第一百二十七章 目標民豐(第六更)[第1頁/共3頁]
並且現在小掛件和手把件都還不風行,連“留皮”也幾近冇人那麼設想砥礪。
邊上另有一間略微大點的堆棧,裡邊放的是和田青白玉玉料,不過質量都不錯――努爾經理直接給了兩噸,每公斤30。
冇點乾係,你弄不到大徒弟的刀!
現在山料開采還不像20年後那樣前提艱苦:海拔高還會大雪封山,一年隻能人力開采三四個月。現在海拔稍低的處所也有,還是國營礦廠。
當然,大小都要,不但是挑大個的。
玉器廠固然豪放,但這個層次的玉料也未幾,扣扣索索就給了300公斤!
天然有人賣力貨運聯絡,而邱團長是直接找本地帶領:買刀!
細心一算,約莫每公斤在200塊的模樣。
第二天一早,25輛貨車加上兩輛吉普車解纜英吉沙。
張楠都傳聞過如許的事:有人特地大代價包下幾十年前開過玉雕廠的地盤,然後把統統空中挖個底朝天!
一二號白的山料也不錯,並且相對體積夠大,用來砥礪大型擺件不錯!
因為要顛末幾千千米的運輸,還要顛末兩次火車和汽車之間的轉運,為了半路上的安然,除了那些塊頭最大的,還都利用了厚麻袋和木箱。
一共14噸多點的玉料,裝車時還做了辨彆,一算46萬多點。張楠和關興權直接用一個大挎包付款――連本地銀行的事情職員都來了,現場收款。
“這能躺在上麵睡覺了!”
得,再付8萬,裝完貨太陽都再過兩小時就要落山了――這但是在中原的最西部了,這會時候已經到了北京時候8點過。
要小掛件?
“好東西呀!”
現在偷煤車得都有了,如果有兵士在貨運列車的守備車裡押運,鐵路部分也歡暢。
這會可不興做手腳,再說有從戎的看著一同做記錄,工人們也絕對不會搞甚麼貓膩。
在喀什大巴紮邱團長攔著張楠買刀,是因為在英吉沙有1000多名刀匠,而本地人們普通把做刀人分為刀匠、徒弟、大徒弟三個級彆!
最頂級的和田籽料被鎖在辦公區的一間小庫房內,張楠看到那些敬愛的正宗“羊脂白玉”籽料時,血壓都高了10個點!
並且就底子冇有三五十克重的小籽料,最小的也都是能砥礪成鐲子的塊頭,遵循努爾經理的說法:那樣的小東西他們底子不收,看不上!
“小張,那就一起保重!”
第四天大師彆離,老樓和老張伴同車隊返回烏市,而張楠與關興權將從南線返回。
邱團長給了幾位大徒弟一堆報廢的彈簧鋼板和一些汽車報廢軸承!
多虧邱團長幫手,張楠這下有了好幾十把全數是大徒弟手工打製的刀――尺寸稍大一點的,不但僅能斬鐵,還能刮鬍子汗毛!
80年代絕對是個奇異的期間!這裡的玉料隨便買一塊藏個二十幾年,就夠吃一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