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第1頁/共4頁]
當時大唐全數兵力都投入對高句麗的作戰中,底子得空西顧,畢竟高句麗這個政權乃是隋唐兩代君王的怨念。不滅高句麗,則不成稱金甌完整。
“鹹亨以來,四鎮頻受滋擾。吐蕃殘暴之國,幾次出兵西突厥十姓故地,欲斷我大唐張掖。舊年聖皇執國,以養息搶先,暫拔四鎮,成果卻令賊勢更加猖獗。諸胡脆弱,不能製蕃。以是朝廷再複四鎮,勤修甲兵,以阻斷吐蕃窮惡之勢。此事件在切疾,不容置疑!”
如果不能在西域保持充足的影響力,那麼再麵對大漠來犯之敵的時候,中原王朝不管是攻是守,能夠停止的挑選都未幾。
李潼聽到這話,倒是微微一愣,他一起行來,所見關內道諸州縣官長,多有委過之辭,但卻少有人能像段達如許直接承認本身的弊端。
哪怕在貞觀與高宗前期,大唐政局穩定、國力蒸蒸日上的環境下,朝廷所設四鎮也並未派駐大量的人馬,根基上都是保持少量的精兵駐軍範圍,以皋牢諸胡、保持次序為主。
四鎮光複後,糧用多由河源支出,到現在,河源軍倉物空虛,用度瘠薄。如果再不得關內補助,保持都恐艱钜。將士貧饑,恐難烈戰。”
但留給大唐療養的時候並未幾,到了670年,跟著吐蕃開端消化完吐穀渾故地,便再次向外亮出了獠牙,在這一年出兵攻陷安西四鎮,開端應戰大唐在西域的霸權。
“但在殿降落罪之前,懇請能容卑職稍述瀆職原委。隴州不過關西小州,在編之民幾千戶罷了,地當隴山行道,山川不富、物出不豐,卑職在事以來,勤勤奮懇,務求不失。
現在的安西四鎮,駐軍範圍為三萬人擺佈,可需求承擔的本錢卻不但這三萬雄師的賦稅物質耗損,另有這遠行萬裡所形成的驚人耗損。後者的耗損又比前者大了數倍不足,是以隴邊諸州所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
大非川之戰,是大唐與吐蕃霸權爭奪的開端。今後以後,近二十年間,安西四鎮數番易主,大唐與吐蕃在西域霸權的爭奪漸趨白熱化。
高宗顯慶年間,唐軍攻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西突厥正式滅亡,而大唐也通過安西四鎮建立了在西域的獨一霸權。
西域局麵獲得節製、東西突厥俱已滅亡,高宗才得以集合儘力,策動針對高句麗的戰役。而在這時候,吐蕃大相祿東讚經太長達十數年的籌辦,率軍走下高原,開端向大唐屬國吐穀渾建議了打擊。
大唐對此天然大怒非常,高宗馬上任命薛仁貴率軍反擊吐蕃,護送吐穀渾王歸其故地。不獨要重新奪回對吐穀渾的節製權,更要賜與吐蕃迎頭痛擊。
今後今後,四鎮便一反此前頻繁易主的狀況,一向在大唐的掌控當中。隻是在安史之亂後,吐蕃趁大唐衰弱出兵篡奪了河西走廊,但即便如此,四鎮仍然死守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