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第1頁/共4頁]
固然對中原王朝而言,陰山以南的敕勒川地區是與漠北諸胡或戰或和、各種事件產生最為頻繁的處所。但是作為瀚海中間的鬱督軍山,才真正決定了漠北權勢興衰的走向。
對於曆代中原王朝而言,來高傲漠的胡虜始終都是殺之不儘的首要邊患。哪怕強大時能夠雄軍北出、犁庭掃穴,但常常幾十年後,又會有胡寇滋長出來、南下寇掠,讓人不堪其擾。
聽到老翁的斥罵聲,內裡鑽出一個身形佝僂的中年人,一臉憂愁的指了指包裹在皮氈中的幾個小娃娃,滿臉的肉痛並憤激:“與其如許的寒凍等死,不如早早的迎上唐軍,拚個存亡!”
為了不讓唐軍等閒尋覓到部落聚居地點,入冬後牙帳便傳令諸部今冬嚴禁炊火取暖,但願籍此來矇蔽唐軍標兵的耳目。
固然當中在前隋的一係列交際操縱下,突厥以金山為界分裂為東西突厥,固然東突厥不再統控西域地區,但其部族發源強大的鬱督軍山仍然緊緊掌控在手,漠北群胡莫能爭鋒。
一俟在漠南獲得了必然的權勢根本後,骨篤祿旋即便回兵北上,出兵寇掠擯除在大唐皋牢管束下朋分鬱督軍山地區的鐵勒諸部,再次設牙於此。就是因為若不設牙鬱督軍山,便談不上是突厥的正統,無從擔當東突厥的遺產。
因如許的地理格式所衍生出來的權勢走向,在過往千百年來也在不竭的反覆循環。
開元以來,大唐海內百廢待興,即便對外有所交戰,首要針對的還是吐蕃這個崛起於高原的新敵手,處理隴右的邊患。而對北方的經略則就止步於漠南,對漠北地區並未深作經略。
倒是作為阿史那疏族的骨篤祿兄弟,因為趕上高宗賓天、大唐朝局混亂的好機會,陣容逐步強大起來。
時入寒冬,大漠朔風揚沙、遮天蔽日,位於漠北的鬱督軍山周邊地區也不免蒙受來自極北之地的暖流浸禮。
入秋以後,氣候轉寒,草原上一馬平地,無從遮擋極北南來的暖流,眾部族便紛繁轉移到山南的溝穀間設帳過冬。
同時,頡利可汗的侄子、率領東胡諸部的突利也叛變了頡利可汗,繼而大唐雄兵儘出,直接在漠南之地便處理掉了不成一世的頡利可汗,這個東突厥的亡國之主至死也冇能再次返回鬱督軍山。
老翁一樣的一臉愁色,入冬以來牙帳頻繁的征調,已經讓部族中的壯丁所剩無幾。哪怕他這個首級都度日艱钜,淺顯的牧民天然更加悲苦。
是以過了十幾年後,大唐軍隊再次北行一遭,將薛延陀完整毀滅,自此漠北再無刁悍胡部勇於挑釁大唐之威。
而在陰山以北,則就是麵積廣袤的戈壁,地產瘠薄、氣候卑劣,很難保持大部落的儲存與繁衍,常常也成為了中原農耕政權難以涉足統治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