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壬午之變(三)[第3頁/共5頁]
“也就是說朝廷是擔憂日本人操縱此次事件,再拔擢一個更加親/日的掌權者下台,使朝鮮完整離開我大清的掌控。”
“剛纔軍門曾傳達陛下口諭,不知軍門對陛下的口諭作何瞭解?”
隨即,二人將刺探到的中國天子籌辦派兵前來朝鮮的動靜,奉告了花房義質。
吳長慶通報完了朝廷的最高唆使,便把頭轉過來,對馬建忠拱手道:“馬大人,”
本來,朝鮮自同治十九年以來,都是以驪興閔氏為核心的閔妃個人統治朝鮮。閔妃外戚個人通過政變下台,下台後為了標榜與本來的大院君當局分歧,便一改大院君期間厲行的鎖國政策,而以對外開放標榜,表示要“野蠻自強”。閔氏個人效仿中國清朝正在實施的“洋務活動”,決定停止必然程度的鼎新。他們對內遵循清朝總理衙門的形式設立了統理機務衙門,對外彆離派使團赴中國和日本拜候和學習。
二人趕緊道:“是、是。回尊使中間,我們都是反對大院君的,但願貴國雄師能幫忙我們迎回王妃。此次前來,我們帶來一個動靜。”
這時一個坐在馬建忠下首靠後的年青官員插了一句嘴。
隨即又道:“本年三月,日本大倉組職員兒玉朝次郎、三菱公司職員大淵吉成和東本願寺的和尚蓮元憲誠疏忽開港條約的規定,私行到朝鮮互市港口元山港以外的安邊府遊曆,成果遭到朝鮮百姓二三百人的攻擊,兒玉和大淵遭重傷,蓮元則當場身亡。”
聽吳長慶這麼一說,坐在一旁的馬建忠卻搖了點頭,苦笑道:“軍門大人錯了。如果此事如此簡樸,朝廷又何必派我等前來?直接坐視日本人和朝鮮簽約不就行了?又何必勞動大人雄師?”
馬建忠道:“軍門客氣了,下官也是略儘微薄之力罷了。”說著又道:“如本日本人的兵艦已經封閉了漢江口,並且日本兵也已經兵臨漢城。日前,朝政一向是由大院君把持,此人野心甚大,但願通過此次兵變完整把握政權,是以最驚駭日本乾與。這幾日在城中,以‘斥和攘夷’的標語但願鼓勵官員和百姓分歧抗日。但現在城內百姓固然鬥誌狠惡,但官員和兵士們則驚駭和日本開戰。冇有了官員和兵士的支撐,以下官來看,恐怕大院君也扛不住日本人的壓力,弄不好,現在日本人已經進城了。如果日本人和朝鮮搶先簽訂了和談,那我國就被動了。”
吳長慶也曉得兵貴神速的事理,略一思考,便叫過一人道:“此人名為袁世凱,現為我營務幫辦,也是一員悍將,便由他帥兩哨軍兵,隨馬大人前去,我率雄師隨後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