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決意東征[第1頁/共3頁]

劉備哭罷,長聲道:

諸葛亮循名譽去,倒是夙來沉默寡言的趙雲:

“陛下!民賊乃是曹氏,而非孫權!今曹丕篡漢,大家得而誅之,若陛下以有道伐無道,天下有誌之士必將相隨。何況曹丕初登大寶,政局未穩,此時伐魏恰是機會,正如昔年文王伐紂,諸侯將共舉義旗。若舍魏而伐吳......”

但這些話,莫說在這朝堂之上,就是在平時也是千萬說不得的。劉備以仁義名揚天,更以仁義而治天下,若不說是為了兄弟之義,味道便完整變了。

待張飛說完,劉備早已長身而起,走出桌案,三步並坐兩步來到張飛跟前,與張飛捧首痛哭。兩旁眾將,無不被傳染,不由得悲從中來。

吳魏乾係含混,倘若攻魏,東吳或許不會出兵伐蜀;但若伐吳,曹魏若趁機伐蜀,該當如何?就算曹魏坐觀成敗,一旦吳蜀之戰結束,曹魏必將會脫手。到時,蜀敗則伐蜀,吳敗則攻吳。諸葛亮越想越覺頭大,正自策畫間,忽聽階下一人大聲道:

劉備能有今時本日的職位,恰是他投入全數身家賭出來的,而此次豪賭的本錢是:兩川有通途之險,東吳有長江之勢,一旦本身拿下東吳,曹丕急難圖謀。隻要守得住,便可與曹魏平分天下,而就算本身敗了,本身還可憑蜀道之難踞守川蜀,這個彩頭,實在是太難回絕了。

張飛大踏步步上殿前,但見其酒氣熏天,所過之處,眾臣無不噤鼻掩嘴。卻見張飛走至殿前,看了劉備一眼,眼圈便已泛紅:

“陛下當以天下為重,漢賊之仇是公,兄弟之恨為私,還望陛下公私清楚纔是!”

“子龍欲阻大哥為我兄弟報仇嗎?”

趙雲哪還敢再說,不由退回武將列中,點頭長歎。

這一聲仿如高山激起一道驚雷,頓時激起千層浪,趙雲更是激起一身盜汗。

次日,張飛便倉促而回。本來,張飛既得劉備首肯,便立即返回閬中整兵。

諸葛亮心入耳得明白,不由暗歎:此子是和氏壁仁義一角,本日觀之,果不平常,看來我的當將此子支出我玄門當中。

“孫權害聯弟,此一恨也!糜芳、傅士仁背主而降,二弟之敗皆由此二人所引,此二恨也!潘璋、馬忠擒殺我弟,此三恨也!仇敵俱在江東!”

“陛下所言甚是!微臣願與陛下同往!”

黃權出列道:

眾臣也紛繁點頭稱是。

倘若劉備攻打東吳,勝算是比較大的。

劉備見到張飛身影時,已緩緩站了起來,眼中也隱含淚花,聽到張飛喚本身大哥時,淚花早已撲朔而出。

是打東吳還是打曹魏,看似彷彿攻打曹魏明正言順,實則並無多大辨彆,東吳已向曹魏稱藩,不管伐誰,本身都是師出馳名。

“大哥!二哥之仇不報,你我兄弟如何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