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袁譚受伏[第1頁/共3頁]
“文若高見!”
辛毗不由笑道:
次日,曹操回軍徑取冀州。
袁尚軍如大水普通湧向袁譚軍,又是一場血戰。
曹操點了點頭,荀攸卻淡然一笑,曹操見狀道:
是夜,曹操請辛毗飲宴,二人酒至酣處,曹操忽笑道:
荀攸笑道:
陰刀陰風蓋處,袁譚隻感覺無數風雪,竟連本身的眉上都起了寒霜,直迫得周身真氣盪漾不已,一刀下來,直震得袁譚雙臂發麻。陰刀方收,陽刀又至,那陽刀熱浪滾滾,袁譚如入火爐,眉毛上的寒霜早作作冰水落了下來,一刀下來,袁譚拿槍一撥,不想被陽刀一砍,幾乎冇脫了手。
“真降還是假降,丞相在乎嗎?”
說罷提樽與辛毗對飲,辛毗倒是心中暗喜。
“袁尚當真如此短長可安定袁譚?”
這二人下了狠手,袁譚心中更急,目睹不出十招便要血染當場。
“佐誌,袁譚此降,是真降還是假降?”
話分兩端,此時袁尚正率軍三麵圍攻南皮,忽聞報曹操渡江企圖鄴城,當下不由大急,忙引軍回了鄴城。
袁譚正在城中苦苦死守,忽見袁尚鳴金號響起,嗚嗚之聲在疆場中迴旋不已,半晌便見袁尚兵馬撤了個潔淨。袁譚心中大喜,知是辛毗已然成事,當下忙親身引兵出城追殺袁尚。
曹操聞言連連點頭:
曹操聞言大喜道:
“天下局勢幾定,明公何懼哉?袁氏比年爭戰,每戰必敗,名將儘折,良謀儘誅,早已不得軍心。現下,袁氏兄弟生隙,大好基業一分為二,眼下又災荒比年,可謂天災人困,非論長幼智愚,都知袁氏一族大廈將傾,實乃天亡袁氏。明公現下提兵打鄴城,袁尚若不回救,自是丟了家業,明公坐收鄴城;若回救,則袁譚必引兵隨後擊之。更何況,明公素善兵法,袁尚怠倦之師,明公以逸待勞,何懼袁尚?到時河北既平,則明公霸業可成,還望明公思慮。”
“文如有何高見?”
劉表乃是崑崙山做後,荀氏叔侄乃是太上老君座下,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夙來同器連枝,其下門人也自訂交甚好,自是不肯見兩廂爭鬥,故而巧舌助其解厄。
“殺!”
劉表早曉得曹操兵襲荊州,急召眾將商討對策,眾將一時均無良策,劉備便自告奮勇前去抵敵。劉備軍剛出荊州,便得知曹操退兵,劉備曉得曹操素善用兵,其下謀臣無數,恐其有伏,也不敢追襲,當下長歎一口氣引兵回了荊州。
說罷與曹操對視一眼,曹操會心,二人不由相視一笑。
“袁氏兄弟爭雄,袁譚不敵,不得已纔來投降,不能儘信。”
“我爹在時,我待二位將軍不薄,本日如何必苦相逼?”
“丞相,依愚臣之見,劉表之事不急。官渡之戰,劉表尚未出兵,足見其未有爭霸四方之誌,隻求坐守江、漢之間。而袁氏兄弟守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若二子敦睦共守家業,則實難圖謀。眼下二子爭鋒,袁尚勢強,若被其安定河北,則又成猛虎,更難降服。眼下,袁譚勢窮投奔丞相,丞相正可提兵先除袁尚,再觀今後竄改。若袁譚投而複反,則再滅袁譚,河北定矣。此實難堪逢之機,望丞相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