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漢兒不為奴 -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上)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上)[第1頁/共3頁]

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鐘山望裡真。

單使漢族在,三公便在。

弘光元年,清軍大肆南下,連破揚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寧波城中文武官員有的倉惶出逃。有的策劃獻城投降。二十五歲的舉人張煌言挺身而出,投筆從戎。當時,刑部員外郎錢肅樂等率眾集會於府城隍廟,張煌言決然插手,建議勤王,集師舉義。並奉表到露台請魯王朱以海北上監國,授翰林修撰。後清軍破錢塘,張煌言便隨魯王逃至浙閩本地,入據舟山。

清軍屠城後便行撤退,明軍光複得不過是一座空城,一座堆滿屍身的空城。在海風的吹浸下,死難百姓的屍臭味滿盈全部舟山島。

清軍三次攻占舟山,每占一次便行屠城。前後三次,死於屠刀下的舟山百姓多達四十萬眾。這一回是清兵趁張名振率兵遠出攻打鬆江之機俄然渡海攻擊。清軍進城後逢人便殺,清將相約一向殺到雞鳴為止。成果當清軍殺到舟山島上劉家嶴時,才聽到了公雞的叫聲停止殺人。恰是因為這一聲雞叫,才救了舟山的這最後六戶人家。

——張煌言《八月辭故裡》

兵部侍郎張煌言在舟山城破之際並未留在島上,也未隨張名振攻打鬆江。而是前去廈門要求鄭勝利派兵援助。得知舟山城破後,張煌言心急如焚,在他的再三要求下,鄭勝利方派部將甘輝、陳六率5000海軍官兵往援舟山。

……….

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嶽家祠。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南望孝陵兵縞素,看會大纛纛龍津。

魯王居於金門後,張名振率部留舟山待機。魯監國三年(永曆元年),又迎魯王還浙東。次年,結合阮進,討伐奉隆武年號之舟山總兵黃斌卿,黃被阮進沉海滅之,張迎魯王正式駐蹕舟山。而後和張煌言等領兵三入長江,企圖光複明朝失地,但因兵力單弱無功而返。

他日輕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

………

西湖有嶽、於二公墓,舟山有張公墓。(未完待續)

此番乃明軍第三次光覆舟山,也是清軍對舟山的第三次屠城。自魯王朱以海進駐舟山以來,本地心胸明室的百姓大量逃至舟山,加上隨魯王出海的明軍將越王。舟山人丁一度浩繁,乃至島上糧食底子不敷百姓食用。

永曆八年(順治十一年)正月,幾近是和李定國在廣東建議新會戰役同時,張名振、張煌言率明軍乘船分批進入長江口,衝過清軍江防汛地達到鎮江瓜州。明軍在金山登陸,緝獲清軍防江大炮十位和火藥、賦稅等物。張名振、張煌言、總兵劉孔昭又帶領五百名軍士登金山寺,朝東南邊向遙祭明孝陵,題詩寄慨,泣下沾襟:

西湖三傑者,嶽公武穆、於公忠肅、張公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