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三更)[第1頁/共3頁]
可兒算不如天年,這邊蔣國柱剛授意閻紹慶先在吳中縣試點一下清欠,這就鬨出哭廟的事來。齊王的批覆語氣也很峻厲,要江蘇這邊手腕倔強些,更點明佈政使、知府、直隸州知州,俱應統計所屬賦稅完欠,照州縣一體參罰,非常完整者優升,欠一分者罰俸六個月,還是升轉,欠二分者住俸,欠三分者降俸一級,欠四分者降俸二級,欠五分者降職一級,欠六分者降職二級,俱戴罪督催,停其升轉,俟完日開複。欠七分者降職一級調用,欠八分者降職二級調用,欠九分者撤職。
奏銷案若起,於朝廷,於齊王必定大有好處,他蔣國柱能借這大案一步登堂,完整洗涮他降官的身份。但是這案子真起的話,卻必定是樁驚天大案,乃至弄不好還會逼反江南士紳,那結果,蔣國柱也隻敢想想。他怕本身壓不住,更怕齊王殿下用完本身就扔,那他可就是有苦無處所說了。
“官府名為清欠,實為打擊我江南世家,意為威我江南人也!”
金聖歎等人可冇有重視到蘇納一行,他們眼中隻要大聲照應他們的百姓,另有那如喪家之犬般的衙役。當真是一起行來,士氣風發不成複。
金聖歎為人極其狂傲,暮年考秀才時就寫文章隨心所欲,不按章法,以是五十來歲都未曾落第。清軍入關後,他將名字改成金人瑞,將本身偽作成尋求清閒名流,更堅信神佛,喜讀佛經和交友和尚。也不知在哪學的扶乩降靈,自稱為佛教露台宗祖師智顗弟子的轉世化身,托名“泐庵”法師,自稱收納30多個已逝女子為冥間弟子,還注了甚麼推背圖,端得是一派胡言,浪蕩不羈之輩,然卻憑此竟是得了個大才子的名聲,老了被人尊稱一聲“金大先生”,倒也了了他年青時屢不落第的遺憾。
如此峻厲的獎懲軌製必然,事情的走向就不是蔣國柱先前假想的“暖和”了。可即便如此,蔣國柱還是不肯當苛吏的,他對金聖歎留了一手,既是示好姑蘇士紳,也是向朝堂上的江南官員們示好。
明天起碼五更。(未完待續。)
..........
.......
當日聞翁叔元家被任惟初強征之時,金聖歎便對朋友說了這話,在他看來,所謂清欠壓根不實,既多年未征賦稅,何故還要再征。況江南歸明不過數月間的事,疇前江南屬清朝,清朝都未向江南百姓清欠,這明朝又憑甚麼要江南百姓交清欠糧。新朝鼎立,當赦免纔是,如何重提當年陳帳,這不通,如何也說不通。再者這清欠,清的哪門子的稅;這欠,又是欠得哪門子的稅?是你大明還是大清?不說明白這點,清欠便無從談起。
金聖歎一起欣然接管世人吹噓,心中好不對勁,哭廟一成,救得倪用賓等人,再阻了官府的狗屁清欠,他金大先生之名便能在南都城廣為傳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