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漢兒不為奴 - 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

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1頁/共3頁]

吳三桂也是痛不欲生,他與洪承疇雖有師生之名,但無有師生之實,然這麼多年來,洪承疇對其倒是助益極大,他能放心領軍入陝,也全賴洪承疇在火線為他主持政務和籌辦糧草,論起來,說是他吳三桂的蕭何再合適不過。然洪承疇卻就這麼去了,這讓他悲傷非常,也一下對前程感到茫然很多。

除此以外,洪承疇又以永曆帝號令委任王緒為滇南宣撫使,派人赴緬甸境內招攬流散明軍,老弱者擇地屯墾安設,精乾者充選入營。又大力打擊匪賊馬禍,民者十戶編保,十保編甲,一甲置官吏,各種辦法之下,雲貴治安大好。

洪承疇勸,方於琛(字獻廷,原明朝禮部尚書方一藻之子)胡於宣(字守亮,吳三桂最早謀士)都來相勸,在他們的苦勸之下,吳三桂纔可貴判定,遂派兵北上奪占貴陽,繼而又以夏國相和馬寶領軍入川。成果正如洪承疇所言,吳軍入川,四川巡撫高民瞻便率部來投,吳軍不費一兵一卒便取重慶、成都,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下保寧,奪漢中,進西安。

林天擎曾暗裡問張大元洪承疇對他說了甚麼,張大元卻說老經略當時已經冇成心誌,斷斷續續的說了甚麼,他也冇有聽清。林天擎心下猜疑,但不好詰問。

貴陽的永曆得知洪承疇病逝後,在宮中愣了好久,最後當著把守他的貴州巡撫張國柱的麵,為洪老學士的死落下了幾滴眼淚。

洪承疇命貴州巡撫張國柱集合官兵補葺貴陽至雲南官道,沿途多設驛站,令得雲貴交通大便。軍事上,張國柱撤回了湘黔邊疆的清軍,並派使向承平軍示好。桂黔邊疆,除獨龍堡等軍事要鎮駐有吳軍精兵外,其他各堡多數放棄,洪承疇以此舉向承平軍表白吳軍目標是北上,而非與承平軍相爭。

吳三桂上了奏疏,永曆帝親賜祭奠如製、諡洪承疇為“文襄”公。

吳三桂自昆明起兵北上後,洪承疇便以留守大學士、雲貴總督的身份主持雲貴二費事件。在雲南巡撫林天擎、貴州巡撫張國柱的幫手共同下,雲貴地區社會次序漸趨穩定,出產開端規複。

對原孫可望麾下大西軍既未降清又未降李定國的各部,洪承疇也是大力拉攏,原孫可望謀士,極力勸孫可望稱帝的方於宣、兵部尚書任撰等人都被洪承疇招攬,這使得一萬多散落在貴州山林地區對峙抗清的駕前軍紛繁從林中走出,接管吳軍改編。洪承疇將他們編為兩營兵,一營為“忠勇”、一營為“義勇”,忠勇駐貴州,義勇開往重慶。

得知教員昏倒後,雲南巡撫林天擎倉猝請來郎中為洪承疇診治。郎中卻都點頭說洪垂白叟得的是急病,已然病入膏黃,藥石無救矣。

洪的這個來由明顯不能讓吳三桂佩服,倘洪承疇心虧名虧,他吳三桂豈不是到處都虧。最後,洪承疇坦言他已大哥,此生不複其他尋求,但求能為長伯之蕭何,死亦無憾。(作者注:長伯,吳三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