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1頁/共3頁]
連城壁雙臉發白,他很清楚,唐王一旦去了南都,周士相必定會讓他祭拜孝陵,黃袍加身,到時比永曆帝這個天子要大義百倍。永曆縱是返國,此生恐怕亦不能再為天子了。
“你...”
監國亦是氣得顫栗:“孤絕非膽怯之人,更未曾怕他韃酋,你休得胡言!”
監國又氣又急,當真是百口莫辯,若他仍執意不去南都,恐怕用不了多久,廣州城,全天下人都曉得他是因為驚駭了韃酋而不敢去南都,這讓他斷難容忍。氣急之下,猛一頓腳:“好,好,好,孤這就去南都,看你們還敢說孤怕他韃酋!”
連城壁得不到洪育鼇的支撐,若不是監國本身過於剛強,恐車駕便能出發了。正相持時,司禮寺人潘應龍倉促突入,言稱親軍入了行宮,請監國馬上上車駕北上。
大學士洪育鼇這一次冇有支撐連城壁,反而堅請監國馬上奔赴南都。他雖是永曆委派的湖廣督師,可眼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明之能有本日局麵,全賴周士相之功,全賴十數萬承平軍將士浴血廝殺,而不是靠甚麼大義民氣。
監國似有躊躇,但終究還是未有鬆口。
再申明一次,本書時勢著演於實在公道推演,有覺不爽的能夠不看。我不是傻子,滿韃未滅,先搞死朱明子孫,稱個帝過把癮,來場內戰先把不平的乾掉,讓滿韃在那歡暢。
監國卻還是不聽,直說本身身為臣子,竊居監國之位代行天子之權已是偕越,若天子未返國則罷,現在已然返國,豈還能戀棧不去。如此,叫天下人如何看他?
“這...”
“此動靜可有證明?”
“就算天子返國一事為真,那洪承疇是偽朝五省經略,吳三桂乃偽朝平西王,天子返國他二人不歸正,卻將天子置於節製當中,這不就是天子淪陷於韃虜!...如果天子淪陷於韃虜之手,殿下還不可監國之責,殿下對得起祖宗江山社稷?對得起天下盼望複明,眼裡哭出血來的父老百姓嗎?對得起這十六年來為了大明江山戰死的無數文臣武將、仁人誌士嗎!”
監國一臉怒容,從數百親軍當中穿過。郭之奇、宋襄公等人雖惱徐應元帶親軍來逼宮,可見監國終是誌願去了南都,也隻能先放下懲辦徐應元等人的心機,轉頭再與他們計帳。
連城壁又言洪承疇用心一定就是叵測,其子洪士銘現為大明禮部侍郎,南都又已光複,恰是大明覆國陣容高漲之時,洪承疇很能夠悔怨降清,這才以奉告天子下落示好大明,為今後歸正做籌辦。他以此說果斷監國之心,表示雲貴兩省或許頓時就會歸正。到時監國不去位也得去位,與其當時被動,不如現在主動,還能讓天子那邊有好感。
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南明汗青上產生多次了。汗青究竟擺在那,為何你們還要秀纔再演這經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