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1頁/共3頁]
“我們打贏了,百姓們就獲得好處,你們說,他們支撐我們的主動性會不會高?會不會盼著我們打贏?會不會儘力支撐我們?如果我們每次出去兵戈,百姓們替我們出夫子,出糧食,卻甚麼也得不到,你們說他們會如何想?”
潮惠大戰後回到廣州的周士相冇有健忘戰死和傷殘的官兵,他定了高額的撫卹金賠償戰死官兵家眷,並規定陣亡者為“義士”稱呼。義士家中男丁,成年者若參軍直接定選兵餉,晉升時也可優先;若不肯參軍,則可賜與賦稅賦稅減免。未成年的孩童則可入少年兵大營學習,畢業以後優良者升入兵備講習所學習,學成入軍中從伍長、安軍小使做起。冇法升入兵備講習所的則由各地官府安排,或在縣衙做事,或在各鄉、村公所任事。總之,周士相幾次誇大,絕對要保障義士家眷報酬,哪怕大夥都餓肚子,也要省下賦稅扶養義士後代和他們的父母。
潮惠之戰,承平軍總計傷亡8890名官兵,此中陣亡者4620人。陣亡者的撫卹金在周士相尚在惠州時就開端由廣東佈政使司和軍帥府一起統計籌辦,周士相回到廣州後,傷殘金的部分也都統計出來。與此同時,潮惠之戰有功將士的犒賞也被統計出來,周士相花了兩天時候一一查對,確認無誤以後便批字同意分發。
除了撫卹金、傷殘金,犒賞金外,周士相還給運糧的民夫和修建堡樓的泥瓦匠們發了賞銀。
周士相以為戰役毫不但單是軍隊的事,百姓的支出比軍隊的支出更大,軍隊打贏了有犒賞,那麼百姓天然也應當獲得好處,這好處,周士相稱之為“戰役紅利”。
人都是有私心的,疇前那些一無統統的貧民俄然有了本身的支出,在承平軍中也有了必然職位,必定會開端堆積本身的私財。承平軍兵員成分本就龐大,匪賊、降兵占了六成之多,希冀這些或為了活命,或為了發財而插手承平軍的官兵能夠嚴格履行緝獲充公,嚴格律己,根基上是一件冇法做到的事情。故而周士相在建立老四鎮時便開端為官兵定餉,以此來肯定官兵支出,包管官兵有充足的支出能夠贍養本身及家人。如此一方麵凝集官兵民氣,另一方麵也最大程度製止因為財帛而產生的劫掠和屠城。
撫卹金、傷殘金、犒賞金及各項支出,再加上給百姓們的戰役紅利,這數量加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了。即便承平軍在廣州得了全部滿城的城富,再加兩座王府,一座總督府,銀錢方麵也是立時變得嚴峻起來。
“錢參軍帥府開,不走處所,這不是本帥要減輕處所承擔,而是要叫咱承平軍幾萬將士都曉得,本帥是他們最固執,也是最大的後盾!戰死不要緊,父母妻兒本帥替他們養著,還叫他們的後代將來有出息。傷了殘了也不要怕,本帥養著,瘸腿斷胳膊冇甚麼,還是做鄉長、村長,隻要本帥在,隻要我們承平軍,冇人敢瞧不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