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1頁/共4頁]
傳聞那東番但是非常蕭瑟,底子冇有多少人丁,以是就算打下來,也不成能從東番獲很多少糧食彌補。並且傳聞那處所瘴疫橫發,瘧疾殘虐,漢人去了十個有八個要染疫,也不知大帥命人大量買來的青蒿有冇有效,如果冇有效,那光是瘧疾就能讓承平軍傷亡大了去。
“大帥,軍部對於北方海路尚未探明,冒然北上的話恐有不測。”
對於鄭家水陸兵馬的整合,周士相還是乾坤專斷,最好的整合就是戰役,一場大戰下來,統統人都會適應本身的角色。有功就賞,有過就罰,獎懲清楚,軍心士氣天然高漲。至於海道題目,是要正視,但卻不是骨乾,也有處理的體例。唯今最大的費事就是糧食,冇有糧食,拿甚麼去遼東,又如何掃蕩遼東,封堵寧錦。
周士相不擔憂海路題目,鄭家能縱橫日本至南洋這段海麵幾十年,可見其族以內早就培養出了很多精於海戰,通於海事的人才,有這些報酬前鋒探路,主力跟進,周士相不信賴會到不了遼東。僅是對於輿圖和海疆的體味,周士相本身都能做半個領導。並且他不信鄭家在滿清未入關之前冇有佈下北方的海道,冇有和北方的達官朱紫做買賣。商道便是戰道,海上能交運貨的船,天然也能交運兵的船。
莫非僅僅是為了殺雞儆猴,讓呂宋的西班牙人收斂,又或是真的要為那些呂宋的華人做主?
征遼東,贏了當然能夠持續“恐嚇”住鄭襲和鄭經,但要輸了的話,周士相的威望就會掃地,二鄭是不是還能被他“拿捏”,恐怕就是未知數了。
眼下各地連續運送到金廈的賦稅除了撥付安設金廈百姓外,餘下的大部分都用在了渡海作戰。即便如此,也僅僅能支撐三到四個月時候。若屆時未能篡奪東番,趕走紅毛鬼,那麼就必定要撤兵。如果真如大帥所說不打東番,改成北上,那這些糧草也不敷。以海軍和陸師三鎮兵力計算,北上遼東所需求的糧草遠比渡海作戰多很多。軍部製定的打算中,糧草的首要來源是本年的夏糧,這就必必要等。夏糧收不上來,拿甚麼去遼東?就用這三個月的糧草北上了?
周士相有些煩燥起家,董常清忙將輿圖展開懸於大帳之上。
“糧草不敷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是海軍尚未整合結束,原鄭家的水陸二師和將領軍官的安設牽涉太多,大帥在金廈還好,如果不在,職覺得恐會生變。”
福建方纔光複,能夠說是粒糧都冇有,反而還要從廣東和浙江調糧佈施災黎。因為鄭森父子反目,導致一段時候內金廈的海貿和糧運處於停滯狀況,導致金廈也冇有多少糧食。
“朝鮮如何也是一國,該當有糧吧,我跟他們借點糧食應當冇有題目吧?”周士相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