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1頁/共4頁]
吳三桂報答道:“多謝道長指導。”然後回身就走。
“那我該何時上山?”
宋友謙不知胡於宣深夜找他何事,待落座後,便聽胡於宣道:“你可想王爺稱帝?”
吳三桂“噢”了一聲,驚奇道:“此話怎講?”
吳應熊失聲問那老者:“中間是神仙?”
胡於宣笑道:“冇那麼嚴峻,隻要你去趟邙山便可。”
不想老道對吳三桂目視好久,倒是點頭道:“此處非居士測問之處。”
邊上的胡於宣聞言心中一動,上前道:“不是天好,而是王爺洪福齊天!”
“是麼?”
吳應熊深夜拜訪了胡於宣,吳應熊走後,胡於宣找來了宋友謙。此人是鳳陽人,字敬夫,幼年務文,十餘歲中秀才,以後未有寸步之進,在鄉間為塾師。後張獻忠破鳳陽,便離鄉四周流浪。厥後也不知如何就流落到了保寧,以平話為生,過得非常貧困得誌。一日,胡於宣不知怎的路過,生了愛材之心,便收他在幕下,後又保舉給吳三桂,在當時的平西王府內做一書辦。
老者一挼長鬚,洪聲道:“我觀你,怕是為山川日月而來。”
“說來聽聽!”
吳三桂極少談及詩文,隻因本身出身武科,對詩文少於研討,怕本身挑釁詩文會貽笑風雅。本日因表情極佳,又見此境,才忍不住有感而發。
吳三桂笑了起來,不管胡於宣所言是真是假,又是否恭維,這話總讓他歡暢。吳三桂為了問天意,特地穿的便裝,保護人等也儘是遠遠跟著,隻他和胡於宣、吳應熊幾人在前,遠遠看去,倒像是洛陽城的士紳上山玩耍。一行人先來的呂祖庵前,隻見大殿宏偉,四周又都是蒼翠鬆柏,吳三桂忍不住在內心讚歎一聲,然後邁出來。走進呂祖庵,向呂祖像行膜拜之禮後,吳三桂緩緩起立,閉目深思半晌,便轉過身子朝中間一老道走去。朝老道行了一禮,吳三桂非常客氣問道:“道長,我想測問一下休咎,不知可否?”
胡於宣笑道:“自上旬以來,一向是陰雨氣候,為何本日卻陰沉起來?隻怕是上天得知王爺要問天意,故而氣候大變。”
次日,吳三桂便在胡於宣、吳應熊和大半子夏國相稱人的伴隨下去了邙山。邙山位於洛陽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是洛陽北麵的一道天然樊籬,也是軍事上的計謀要地。最岑嶺為翠雲峰,上有玄門名觀上清宮。
老道看著吳三桂一行遠去,俄然想起了甚麼,想說些甚麼,但是終究甚麼也冇說。
“本民氣中有惑,想問計於神仙。”
天意是甚麼,無人能知。
“有件事要你去做。”
“心中有惑者,解惑者須是本身。即便是神仙,也不能越俎代庖!”
吳三桂思慮很久,終道:“稱帝之事,本王情意已決,不會再變,然即位卻萬不能倉促。我意親身領兵攻翻開封,待大敗鼇拜以後於開封即位,你們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