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第1頁/共3頁]
快打快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篡奪雲貴,是周士相為西南之役定下的基調。唯有快,才氣迫使吳三桂從中原分兵回援,如此便會影響他和滿清的決鬥,在計謀上達到了管束吳軍北上腳步的目標。當然,在一些人看來,周士相此舉也是直接幫了滿清的大忙,不過在周士相本身看來,這個忙必須幫。因為如果不幫福臨這個忙,周士相就冇法將滿州老長幼少全堵在北.京一鍋端。滿州退回關外成為後金,重演萬曆以來的汗青,周士相是絕對不肯意的。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得潔淨。
想要一勞永逸處理滿州,唯有將他們留在北.京。以是周士相必須策動內戰,他不信賴吳三桂會和他一樣對滿州有著滔天血海之仇。
軍帥府的要求是雄師每占據一地,就要當即規複本地民生,設官治民,調集逃亡,規複活產。前者輕易,後者倒是龐大很多。不但需求大量的官吏,還需求大量的糧草施助百姓,彆的如耕具種子、簡樸的餬口器具數量更是驚人。宋襄公為此曾致書周士相,坦稱西南戰役一開,廣東近年來統統產出將儘數為之耗空。將來雲貴兩省所需求的官吏數量也將抽走廣東好不輕易培養出來的人才,可謂今後粵省再無閒人。
周士相如此要求天然是鑒於吳軍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已經不再是助紂為虐的綠營兵,並且吳軍的成分非常龐大,真正屬於吳三桂的嫡派兵馬恐怕不敷四分之一,餘下都是原明(清)軍各部,派係龐大,內裡不乏首鼠兩端之輩。對這些人,恰當的拉攏很有需求,不但能夠減少承平軍的傷亡,也可加快戰役的過程。純真的殛斃當然能夠令吳軍驚駭,但卻也會讓雲貴的吳軍冇有退路,和承平軍死戰到底,這明顯是分歧適此次西南用兵企圖的。
福臨放棄北.京出關是一個假定,另一個假定就是福臨向吳三桂投降,滿州人和那幫替滿州做狗的漢奸搖身一變成為永曆大明的官員,福臨乃至還能混個甚麼公,甚麼侯,或者甚麼王。這看起來很荒唐,可卻有實在際的能夠性。
廣西方麵集結結束,建議西南戰役前夕,周士相特地給廣西巡撫邵九公發去急遞,命其全權節製王有喜的第四鎮、王興的第十鎮、盧光祖的遠征軍第二鎮、廣西新建的狼兵第三鎮。此四鎮同時合編為西南野戰軍團,軍團都批示一職由邵九公暫代。雄師所需糧草輜重則由兩廣總督宋襄公並廣西佈政使張自昌賣力。因廣西殘破,難以承擔雄師所需糧草,是以西南野戰軍團的糧草主如果廣東方麵經過水路運送而來。這當中有近一半是遠征軍從安南運回的稻米,即便如此,廣東的壓力也很大,因為此次西南戰役,是軍政同時動手。
周士相在複書中對宋襄公如此說道:“粵省是我承平軍最早光複的省分,也最早停止建鄉設村,昔有越國十年生聚,十年經驗,方有滅吳之勝利。今以廣東一省力擔西南,苦在麵前,卻利在千秋。唯有使西南儘快安寧,百姓不再饑餓,我輩纔算光複勝利。不然,處所仍不靖,百姓仍捱餓,為活男而溺女,為活子而賣妻,光複又有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