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北府論兵[第1頁/共4頁]
“青州刺史卜天少年時曾隨先帝北伐,於青州一戰中大敗魏將盧淮和隴西王元賀,霸占曆城,頗受先帝讚譽。厥後多在青州各地為官,身經百戰,申明赫赫,故先帝以之鎮青州,因而魏人不敢犯青徐。現在安休明竊據帝位,卜天定不肯跟從我們舉義,如果安休遠敗在微之的手裡,金陵再被荊州軍和揚州軍聯手攻破,我怕卜天見事不成為,會把青州獻給魏國……”
前麵是鐵鎖橫江,京口和瓜洲之間,幾百根大鐵椎插進長江中間,又在兩岸廣置雷霆砲,海軍想要通過,難度大,折損也大。一旦相持不下,安休遠從前麵突入,局麵將不成清算,以是必須分兵一起,先登長江北岸,將徐州軍勸止在廣陵郡內,撤除後顧之憂。
“幾時起潮?”
徐佑提出疑問,道:“蒙衝首要勝在船快,但是逆江而上又冇有東風,我怕還冇有觸碰鐵鎖就已被石砲擊沉。”
徐佑笑道:“正要向殿下討賞……齊嘯,稍後把建功的兄弟們的名字交給謝祭酒。”
“早聽聞翠羽軍不管尊卑,都不可跪禮,方纔葉將軍如許……”謝希文學著比劃了一下,道:“但是軍禮麼?”
謝希文暴露惺惺相惜的神采,又道:“徐州兵善戰不假,可攤上安休遠如許的軍主,如明珠蒙塵,十成的力量,最多使出一二成來,以微之的手腕,勝之不難!難則難在,微之勝了安休遠,到底是當即來金陵分杯羹,還是持續往北,順勢拿下青州?青徐據淮河一線,所謂守江必守淮,若冇了青徐,魏軍能夠在淮河站穩腳根,從彭城直至壽陽、鐘離和盱眙,然後度過淮河,揮師直抵金陵。長江天險,不複存在。”
謝希文給徐佑戴了高帽子,說甚麼翠羽軍連沈氏都滅了,戰役力為全軍之冠,北上卻敵,當仁不讓。安休林感覺有點不美意義,按他本意,徐佑最好留在身邊,由張槐分一萬平江軍,擇一良將出征就是。可張槐並分歧意分兵,平江軍代表的是顧陸朱張和揚州士族的好處糾,不是他伶仃能夠做主的,眼下的局勢很較著,好處的天平偏向於金陵方麵,那麼平江軍就不成能再兼顧徐州。
徐佑命左彣統理軍務,帶著腐敗、齊嘯、葉瑉、明敬等十幾名部下將領前去青龍鬥艦列席參會。見了麵安休林把徐佑好一頓誇獎,說吳興郡這一仗打的乾脆利落,奮發軍心。軍諮祭酒謝希文也讓徐佑把此次翠羽軍建功的將士名單報上來,由霸府賜與呼應的封賞。
謝希文笑道:“微之莫非忘了廣陵潮?”
全軍主帥、將領,霸府擺佈、參軍司諸祭酒,全數薈聚在鬥艦三層的主艙室,之以是召開此次軍事集會,是因為衡陽王安休遠率三萬徐州軍已到達廣陵,就像一把尖刀插進了揚州軍的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