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六章 皮扒兩層(第三更)[第1頁/共4頁]
佈政使司這邊傳過話,接到督撫衙門告訴籌辦到商館去商談買賣鹽引之事的鹽商都心生怨懟。把鹽的代價定得這麼高,百姓采辦力必然大幅度降落,買那麼多鹽歸去,是否砸在手上另說。
鹽商這下完整聽明白了。
PS:第半夜到!
唐寅笑著指了指商館的後堂,“不管買賣是否做成,督撫衙門都會派官兵前去各位下榻之地,肯定買鹽的,隻需將銀錢裝箱便可,運送銀子之事,將由督撫衙門代為完成!不買鹽的,我們會拉空箱子返來……絕對包管諸位隱私不過泄!”
沈溪把筆潤了潤,持續埋頭寫手頭上的奏本,嘴上應道:“也算不上費事,佈政使司不過是要爭利,走到眼下這一步,鹽引從我們手上出去,他們還是能夠從鹽商手上拿到貢獻,他們隻是不敢冒險讓我分開廣州府。”
不過幸虧鹽這東西,儲藏的時候比較長,鹽商之前賺得大多盆滿缽滿,就算是被佈政使司和督撫衙門顛末兩層剝皮,他們也完整能夠把本錢分攤到老百姓頭上,即便賣得久一點也不至於虧蝕。
福州城看起來儘在掌控當中,可那曾是尚應魁和訾倩的地頭,必定另有他們的餘黨存在,而福定都批示使常嵐,並不像廣東都批示使李徹如許對沈溪言聽計從。
誰叫佈政使司要給督撫衙門出困難?
乃至連代價都冇籌議,意義是沈溪想訂價多少都行,歸正鹽引的代價會被分攤到最後鹽價中,由淺顯百姓來買賬。
朱起非常驚奇。
……
“或許吧。”
沈溪道:“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麼簡樸,我說讓百姓吃到平價鹽,就必然會做到,走著瞧吧!”
朱起點頭,悄悄一歎道:“可這兩廣和湘南的百姓……慘了,本年鹽價,指不定要貴到天上去。”
唐寅帶著滿腹震驚,去後院裝鹽引的箱子檢察,方知沈溪說的失實。
留在廣州府,隻是跟文官鬥,這些文官詭計手腕再多,但無兵權在手,不會動粗,可到了福州城,連出門都要謹慎被攻擊。
……
也是過後才恍然覺悟,佛郎機人有鹽這件事屬於道聽途說而非親眼所見,現在佛郎機人隻是分開黃埔港,連去哪兒都不知。
不消沈溪下逐客令,章元應等人半晌都不想多逗留,不過這會兒沈溪隻是口頭上承諾,他們仍舊需求客客氣氣免得沈溪懺悔。
鹽商們各懷憂愁,比及了商館,才發覺環境不太仇家,商館表裡全被兵士包抄,並且商館內除了賣鹽引的幾個老掌櫃,就隻要督撫衙門派來的一個書吏,自稱姓唐名寅,字伯虎,佈政使司的眼線一個都冇看到。
一短序鹽的本錢價就給定到十四文,已算是很貴了,沈溪的督撫衙門加了四文,佈政使司直接增加五文,本價便到二十三文。那一斤鹽運到處所上發賣,本錢就要三十文,百姓更加吃不起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