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1頁/共4頁]
說是百官,但實在本次入朝覲見的官員不到三十人,這在弘治末期已經算是不小的朝會。跟著身材逐步不支,弘治天子現在臨朝,很多時候隻是把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左都禦史及幾名勳臣召到乾清宮議事,連六部侍郎都冇有資格插手。
因為有沈祿上來開了個不好的頭,此次朝議氛圍有些壓抑。
明擺著的事情,二十四監是伺奉天子及其家屬的機構,內裡供職的寺人相稱於天子的家奴。內廷花多少銀子,有冇有擅自剝削,屬於皇家的內部事項,你通政使司揪著這個題目不放,較著是不給天子台階下。
沈溪從弘治天子那丟臉的神采,就曉得天子不是不曉得此事,而是不想大動兵戈。
午門乃紫禁城正門,辟有三闕,中為禦道,不常啟。擺佈二闕供當直將軍及宿衛執杖旗校人等出入。擺佈兩掖各開一門,稱為左、右掖門,為百官入朝之門。午門上樓名“五鳳樓”,設朝鐘朝鼓,由鐘鼓司寺人掌管。
各部的人,包含內閣大學士都頒發群情,重點都在於給朝廷省錢,這倒也合適弘治天子的情意。
明朝以左為尊,文官入宮須走左掖門,過金水橋,一起往乾清宮外,須在天子到達之前,稍作等待。
但既然天子已經叮嚀下來了,魯鑒還是從速施禮道:“臣遵旨。”
沈溪作為翰林院出身,新晉的正五品右庶子,站在劉健這一列的最後,老誠懇實把頭低了下來,等待弘治天子到來。
謝遷之前讓沈溪所擬奏本,直接上奏弘治天子,並冇有盜取沈溪的功績。如此一來,沈溪明天麵對的,是答覆之前奏本中提到的一些平匪輯要的細節,諸如如何清算吏治、募兵、募糧等事件。
皇城內建有多處朝房,謂之“待漏院”,各官在此按品級坐立,以便近臣待漏入朝。
此時工部尚書魯鑒跟吃了蒼蠅屎一樣難受……我當工部尚書冇多久,功德冇讓我攤上,費事事倒一件接著一件,這頭還催著鑄炮,那頭就要去查內府營建剝削,我這是閒得冇事乾了?
朱祐樘看了劉健一眼,勉強點頭。
徐瓊致仕後,天子為了表現對張氏一族的虐待,把名不見經傳的沈祿汲引為通政使,還讓他當了壬戌年殿試的讀卷官,讓一個舉人去當殿試主考官,也算是鬨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可恰好這類事,素有賢名的弘治天子就做得出來。
***********
PS:第八章到!
朝議到了中段,終究說出一件跟沈溪有點兒乾係的事情,就是工部鑄炮的停頓。
明擺著的事情,有人操縱沈祿把內府存在的題目凸顯出來,誰出來發言,就代表誰是背後給沈祿指手畫腳的那人……主動跳出來承認,那豈不是自找費事?
沈溪信賴,天子看到一份主動請戰,但不跟朝廷要賦稅和兵馬的奏本,內心會很歡暢,隻是不免內心打鼓,這小子甚麼都不要,還想打敗仗,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