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退兩難[第1頁/共4頁]
牽招叫道:“司徒既有百官在手,為何不迎弘農王為帝,與袁紹相抗?自陳留王為帝以後,天下大亂不止,可見其德不敷以威服天下。而弘農王為先帝嫡子,為世之重望也,無端而被董卓拔除,天下莫不顧恤。若重立弘農王為帝,天下必定歸服。”
韓易遊移不決,召眾將與謀士問之。劉曄拜道:“袁紹借天子之名,北撫公孫瓚、東合劉備,南聯袁術、劉表、西和韓遂、馬騰。而袁軍又高低一心,據險而守,集全數之力來抗我軍。我軍卻需四周戍守,隻以半數之力來戰袁紹,一時候的確難破。”
聽了韓易的多番解釋,牽招才認同了韓易的觀點,並同意為韓易暗藏於袁紹處,為韓易甘作間細。韓易問道:“現在袁紹可破否?”
韓易知牽招向與何苗妻兒有來往,弘農王之事必定有所猜想,倒也不覺得怪。隻是感牽招為人固然秉義壯烈,忠心漢室,但畢竟過分年青,有些老練了。現在天下群雄早無漢室之念,各自一心想行盤據之實。若非無人敢起首強宣自主為帝之事,隻怕天下早已分為數國矣。
眾將各有戰退之說,卻都讓韓易難下決定。因而去信扣問留守平輿的艾科、樂彭、鮑鴻等人,當初與袁紹決鬥之議是他們所定,也該聽聽他們的定見纔是。
牽招嚴厲的說道:“自董卓亂政以後,所任的天下官員何時是天子之本意?世人還不是樂於職守。何故司徒之職分歧尊意,便說非天子本意,就莫要當真,這是仍舊?”
韓易設席接待舊識牽招問道:“子經與中平六年護送令師之樞返回安平,已有好久未見了,不知近況如何?”
韓易忙解釋道:“汝南乃是袁氏之根底也,我為汝南太守,最後時可謂戰戰兢兢。彼時若無手中雄師彈壓,早被袁術驅離了汝南。世族朱門皆心向袁氏,而袁氏又一心想篡奪漢室的江山,我天然要打壓他們,起用寒士與有才氣的百姓為吏了。”
袁紹不忿的叫道:“不料戔戔嫯婿子,竟迫得我如此尷尬。當初早知此子如此難纏,就該在河南之地將之完整的困死。”
韓易好一陣難堪,解釋道:“袁紹棄百官於弘農,劫天子於鄴城,擅置百官,大封官職,其行其意較之董卓更惡。我奉天下公理,載百官之重托,率兵北上迎天子重歸雒陽秉政,怎能接管袁紹所置朝庭之令呢。”
牽招拜道:“多蒙司徒大人惦記,招於大將軍麾下還頗受重用。”
不過自已如果一意為漢室的忠臣,此舉大可不必,煩心也該由漢帝去煩心。但是自已既然故意自主,就必須剃除領內的不平與雜音才行。
沮授拜道:“此時彼強我弱,這也是冇法之事。我軍恰好可借與韓易停戰之機,轉而降伏青州的劉備,再借劉虞舊部報仇之機,征服公孫瓚部。我軍合此三方之力,又召烏桓、鮮卑戈壁之眾為翼,方能有與韓易一較高低之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