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倉古道議古今[第2頁/共3頁]
“真蜀地要道也,本日方知太祖高天子屯兵得漢,據米倉為糧道,所為何也。若無此道,何故滅楚興漢而得天下哉?”伏泉張望著這飽含汗青的苦楚古道,不由感慨說道,瑟瑟山風出來,憑多了幾分悲慘的寒意。
“宓孟浪,請明公勿怪!”那青年估計也反應過來本身犯了甚麼弊端,趕緊賠罪道。
身邊一剛及而立的青年聽了伏泉言語,附和笑道:“明公所言極是,若無此道,縱太祖高天子依淮陰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略定三秦,控扼關中,無米倉轉運巴蜀之糧,事難成也。”
畢竟這事情觸及到漢朝建國天子,固然大漢不由私言,但像伏泉如許的處所太守若被傳出暗裡群情劉邦,終歸是不好,說不得被人彈劾一個大不敬之罪。並且更何況劉邦說到底還是伏泉的外親祖輩,這事情鼓吹出去,說不得他還得被人彈劾一個不忠不孝的名頭,那可真是飛來橫禍了。
“子敕慎言,自古‘狡兔儘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此事終涉太祖,切勿多言,”伏泉不想再見商這有些犯諱諱的話題,一言絕了身邊這青年的話題。
但想想也就豁然了,前人受限於出產技術的影響,較著做不到後代那樣遇山鑿山,遇水劈水的建路才氣,他們能做的隻要避開翻越巍峨大山,采納“沿溪河成路,嶺橫越埡,陡峻迴旋,險絕而棧”的體例製作山路,以是纔會這麼繞。
“狡兔儘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摘選自《韓非子·內儲說左下》
那青年隨後又歎道:“可惜‘狡兔死,良狗烹;高鳥儘,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大漢初興,亦是淮陰侯命喪夷族之時。不知淮陰侯當日可曾悔怨於這米倉道中,應文終侯所諾,複返漢營,不然其遁歸西楚,亦不會是以身故而族滅。”
當然了,也不是說不走這條古道運糧食不成,閬中縣旁另有一條金牛道,也能夠從蜀地出川入關中,不過它南起城都,過廣漢、綿竹、梓潼,越大、小劍山,經葭萌而出川,穿秦嶺,出斜穀,直通八百裡秦川的全長約二千餘裡的路程,在蜀地繞了一大圈,較著比米倉道過漢中後直入關中要遠很多了,扣除路上要運輸糧食的民夫兵卒所食糧食,也不知最後能運入關中的糧食還能剩下多少?
兵戈一起,戰亂難安,百姓墮入苦海,郊野荒廢,各縣糧食種子都緊缺,糧食是為了百姓填飽肚子而不至餓死,種子則是為了來年的稼穡出產不至於荒廢。
伏泉知他初入宦途,還未明白宦海法則,並未見怪,號召世人持續前行。山路漫漫,不知不覺便遠遠看到一座小城表麵,倒讓一起走來的世人憑白多了力量,畢竟他們走得久了,也非常勞累,急需找一處所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