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漢末皇戚 - 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

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1頁/共3頁]

劉宏手拍大腿,同時“啊呀”一聲,連連說道:“未想這事理如此簡樸,隻是該如何行法?”就連宋後和張讓也是一臉驚奇,眼睛瞪大的看著伏泉。

長秋宮裡,天子劉宏正抱著本身長女劉葭逗弄著,身邊宋後呆呆看著,想要插話,可劉宏卻不睬睬她。劉葭這小孩子長得已經三尺不足,正咿咿呀呀的對著劉宏嬉笑,看著非常敬愛風趣。固然劉宏有了兒子,但畢竟養於宮外,是以他對那未見幾麵的兒子豪情不深,反而對這小女兒非常喜好,大抵是所謂的“父子是仇敵,父女是戀人”的原因。

第三次黨錮分歧於前兩次,此次尤其狠惡,凡是黨人弟子、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概奪職,監禁畢生,並連累五族,黨錮的範圍更加擴大,涉及無辜者更多。

前人對於蝗災並不陌生,普通而言,久旱必蝗,大旱以後常有蝗災,這是因為蝗蟲是一種喜好暖和枯燥的蟲豸,乾旱的環境對於它們發育和存活有很多好處。其所到之處無不實施三光政策,因為蝗蟲多為雜食性,無所不吃,不但為害農作物,雜草和草本植物的葉子都能夠作為它的食料,它們顛末的處所,草木無遺,禾穗和竹木葉都被啃食得乾清乾淨,餓壞了的蝗蟲,乃至連牲口的毛髮都能往嘴裡嚼……並且蝗災比水災更加毒手,水災隻要比及降雨便能減緩。但是蝗災則分歧,蝗蟲成群結隊,順著風和藹流遷徙飛舞,一日可行百裡,根本來不及提早防備。

“這……朝中諸公已提善法,信賴不久必可治也。”張讓一時語塞,他哪有體例管理,方纔隻不過遵循思惟慣性,想要好好諷刺伏泉罷了。

“侄兒知罪。”

“張常侍言吾胡言,但吾有法可治蝗災,不知常侍可有它法?”伏泉眼神一凜,淡淡說道。

“哦?當真?”劉宏麵前一亮,目不轉睛地盯著伏泉,恐怕他隻是兒戲之言。

“姨夫是否見過飛蛾撲火?”

這時的蝗蟲被人稱為蝗神,從君王到貴族士大夫到百姓皆以為其乃神靈示警,他們不但不會加以捕殺,反而祈求神靈護佑。他們以為,每當人類悖行天意時,上天就會降下災異,旱、澇、蝗、瘟疫等來獎懲人類,自西漢武帝免除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對先秦儒學加以改革,把陰陽五行論給歸入了儒學中,這類思惟深切民氣,乃至於厥後呈現禳災這類科學行動。

四月,大旱,七州蝗。

劉宏不解其意:“徒惹焚身之禍罷了,為何有此問?”

“檀奴,汝持續說。”劉宏道。

伏泉跟著張讓進入殿內,其冷冰冰的模樣,還想伏泉欠他幾百億一樣。在他看來,若不是有劉宏讓他入宮的答應,能夠本身底子連天子的影子都見不到,隻是兩人之間派繫有彆,天生便是敵對,能有何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