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1頁/共4頁]
說到這裡,那議郎俄然言辭狠惡起來道:“冀州牧嵩,本為涼州名將皇甫規之侄,深知涼州邊事,其又有安定承平道大功,依臣思之,當為平亂良將。如伏衛尉所言,大漢方今無良將可選,難道為笑談乎?臣癡頑,敢問衛尉所言,與祁黃羊比擬,誰為公?誰為私?若為私,其心何如?”
更何況,伏完這麼熱忱的保舉他侄子,這不是讓他們抓伏氏的把柄嗎?
“伏卿所言有理,然現在承平道初定,朝廷空虛,如何平之?卿可有良策?”見到伏完出言,劉宏眉毛一挑,暴露深意之小,言語略帶玩味說道。
若非來歲韓遂、邊章帶兵悍然入侵三輔,威脅前漢帝都皇陵安然,更是讓京師雒陽直麵涼州叛軍威脅,完整將大漢君臣忘懷涼州的好夢打碎,恐怕涼州一向都在亂著。
究竟上,本來的汗青中,涼州兵變久日不定,大漢群臣見此,為了減少當局壓力,節製財務赤字,更是有人向天子提出了放棄涼州這等禍國建議。
“諾!”
是以,各種啟事,董卓是最合適袁家一向拉攏培養的人,而他本來被判“減極刑一等”,也申明的董卓之罪龐大,這也是袁隗主動起家討情的啟事。
當然,現在朝中,第一個出言反對的,卻恰是董卓的故主,司徒袁隗。
伏完引經據典的說道:“昔晉悼公問祁黃羊之事,可知君主缺賢臣良將,臣應極力舉之。故賢人曰:‘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今臣完舉臣侄,平寇中郎將泉為將,率兵赴西州平亂,其外征討鮮卑,內則數番平亂,功勞斐然,朝廷稀有之兵之人,又得昔日涼州名將段紀明之傳,深知與涼州羌兵作戰之策,是故臣冒死舉之!”
“盧植之事,冀州牧嵩既已言表,植行師方略,嵩皆資用規謀,濟成其功,可見前為朝廷不對。傳旨,詔植無罪,複為尚書。”劉宏神采潮紅,固然說話時軟弱有力,但語氣裡,還是流露著大漢天子的威勢,令得群臣不得不臣服。
也恰是因為這層乾係,在盧植被定罪後,董卓纔會被群臣推舉為盧植的擔當者,不然,以董卓關西無背景的武將身份,如何能被一向瞧不起武將的士人如此推舉呢?
是以,立即便有附庸袁氏的議郎出言道:“回稟陛下,賢人所言‘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雖未先賢聖言,然非本日用之。現在國朝大興,先有掃滅鮮卑之功,後又安定承平道黃巾蛾賊,此皆光武複興以來,從未有之盛事,伏衛尉豈可言國朝無將乎?”
翌日,朝會,群臣膜拜施禮,目視大漢天子劉,宏在羽林郎、虎賁郎的護送下,登上天子寶座,開端朝會。
畢竟,董家固然也算是西北的小將門,其父董君雅曾任潁川郡綸氏縣尉,但無疑這類掌兵的縣尉,和皇甫嵩家屬比擬,差了很遠,完整不值一提。即便董卓和天子生母董太後,有著拐了很多彎的親戚乾係,但很較著,對於天子、太後而言,他還是是個路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