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州蠻亂驚蟄起[第1頁/共2頁]
伏泉點頭,他於雒陽解纜前,已查檢了益州地理文獻,刺探來了一些動靜,現在倒也不會兩眼一爭光捉瞎。板楯蠻亂起於巴郡,不是冇有啟事的,查閱文獻得知,巴郡十四城,人丁百餘萬,在益州也是排名前三的大郡。並且巴郡不止地廣人稠,境內十四城,更是竟然都沿江而建。而造反的板楯蠻,皆世居於漢水、渝水兩側,怪不得兵變而起,一郡皆驚,乃至於板盾蠻人還能出兵騷擾廣漢、漢中,畢竟蜀地也是水路發財之地,彙集些船隻,順水而上,廣漢、漢中兩郡去得不是輕而易舉?
世人過了白水關,一起通暢,很快便到了益州刺史部治所廣漢郡雒縣,他們來得速率很快,也隻比先前趕來傳旨的黃門侍郎晚了幾日罷了。不過,那被囚車召往廷尉定罪的禦史中丞蕭瑗,伏泉倒是無緣得見,因為現在囚車估計已經到了漢中地界。
待世人順次坐定後,伏泉看了一眼在場世人便問道:“戰事何如?現在賊兵已至那邊?那個可教吾?”
接著,伏泉又把兵變啟事,生長,諸郡主持平叛的職員兵力等諸事一一相問,諸郡官吏一一講解,全程好似後代庖案,群眾差人與罪犯在審判室對話普通,諸郡官吏畢恭畢敬答覆,讓伏泉非常享用,心中不由感慨,公然大丈夫不成一日無權。權力這東西真是個好東西,不然,若非本身持節而來,又行益州刺史事,這些昔日的處所太守,大漢秩二千石的軍政大員能如此禮遇本身?
當即命令,命州郡眾官入內議事。
除了益州刺史部眾官吏前來議事外,此番來的另有廣漢郡、巴郡、漢中郡以及犍為郡這四郡太守,因四郡皆有蠻亂,又與蠻族相接,前番蕭瑗平亂時,便已帶本郡郡兵前來助陣平亂。
伏泉不知,跟著他屠鮮卑戰俘後,“戾龍”之名傳遍天下,但是並不是各地都是照實傳播的。人類都有一個八卦的心機,即便在清心寡慾,與世無爭的人,也會時不時的和人閒談,而談著談著,某個話題就會因為多人的傳播而變了本來的含義。就如後代,假定最北方有兩人夜裡起了爭論,鬨了膠葛,這事情以後顛末各種無聊小民傳播,或許傳到南邊就會變成一群人夜裡群毆。
伏泉一行兩百人快馬一起疾行,過三輔,經漢中,直奔往益州廣漢郡,全長一千餘裡的路程,用了十餘日,終是到了益州地界。
益州,其治下地盤多為當代巴國和蜀國所統治之地,以是也稱它為“巴蜀”,厥後在它將治所移向CD後,因CD四周原為古蜀國所轄,故又稱其為“蜀”。巴蜀之地,四周險固,自古險塞萬分,厥後詩仙李白一句“蜀道難,難於上彼蒼”,足以申明益州山路的險要。不過,門路難行,卻難袒護它的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