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謀一統郭貢伐梁[第1頁/共3頁]
庭中站立等待的一人徐行上前,道:“大王,曹兗州來使已等待多時,是否訪問?”此人四五十歲,身材高瘦,奪目強乾,恰是國相駱俊。駱俊為人務實,治政嚴明,威望很高,又比較低調,不愛爭權奪利,對陳王劉寵非常尊敬,遇事輒與之商討。兩人一文一武,共同默契,陳國由是刁悍一時。
剛上任後,郭貢除了節製潁川外,非常低調,對豫州各大權勢都奉上禮品,表達戰役共處之意。
其次是朗陵李通,有眾兩三千人。李通少年時遊俠江汝,黃巾起,李通與陳恭起兵朗陵,後陳恭為陳郃所殺,李通殺陳郃,成為首級,又招降黃巾賊吳霸,威名遠播,遠近盜賊皆不敢犯。
劉寵皺眉道:“郭貢並未進犯陳國,若主意向其進犯,有悖我陳國中立自守、保境安民之主旨。”
他生於公元一五五年,本年三十八歲,身軀雄渾,長相威猛,如皇室後輩荏弱慘白的模樣迥然分歧。
袁術分開豫州後,郭貢主動活動,先派人前去長安,向李傕等送達重禮,表示唯朝廷號令是從;又派人見荊州刺史劉表,表示本身情願為劉表保衛荊州北境;又派人見曹操,表示謙恭臣服。在朝廷點頭、劉表曹操默許下,郭貢打敗諸多敵手,登上豫州刺史之位。
二是汝南太守徐璆。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人,乃度遼將軍徐淑之子,少博學,召入公府,舉為高第,不久升遷為荊州刺史,曾彈劾中常侍張忠。公元一八四年,與朱儁破黃巾於宛縣,被張忠誣告,免官回家。公元一八九年,何進誅寺人,徐璆被任命為汝南太守。諸侯討董時,保境自守。徐璆有兵五六千人,氣力不弱。
駱俊道:“唇亡則齒寒。郭貢若得梁,將可從東西兩麵夾攻陳國,豈可聽之任之?以吾之見,不如移兵扶樂,做出堵截郭貢糧道之態勢。我軍雖不出戰,郭貢必懼而撤兵,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劉、駱訪問曹操使者。使者帶來曹操承諾,若陳國進犯郭貢後路,隻要能對峙一個月,曹操必派兵來援,並願與陳國締結聯盟之約,約為兄弟之國,守望互助,毫不叛盟。
駱俊道:“以吾觀之,曹孟德誌懷霜雪,心向社稷,並非本初、公路之徒,終將與袁本初分裂。郭貢勇而無恩,貪而無厭,假道伐梁以後,必回兵攻陳。我國若坐視其兼併梁國,是養虺為蛇,必有後患。”
三是陳王劉寵。劉寵繼父親劉承陳王爵位。公元一七三年,陳國國相師遷上書稱劉寵與前陳相魏愔共祭天神,有犯警詭計,屬大逆不道之罪。朝廷有司以為魏愔行動不正,師遷誣告國王,應與劉寵一起全數誅殺。靈帝赦免劉寵,放其返國。公元一八四年,黃巾起,劉寵兜攬懦夫,保衛陳國,因其善射,黃巾不敢犯境。公元一九零年,關東諸侯討董,劉寵駐兵陳國北部陽X縣自稱輔漢大將軍,為關東作陣容。非論是袁術還是孫堅,對劉寵都采納懷柔政策。劉寵有兵萬人,又有強弩千張,氣力為豫州之冠。但他並無向外擴大之大誌,隻求保境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