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1頁/共4頁]
赤霄劍可鎮大漢氣運,泰阿劍和傳國玉璽則可鎮中原氣運,後代曆朝曆代的帝皇,無不對泰阿劍和傳國玉璽渴求萬分,得此二者,即為受命於天的中原正統。
三年來積累的數量甚是驚人,若那些精鐵儘數用來打造兵械,造反都夠了!
荊山位於後代的鄂西北,所謂荊山楚源,正因楚人源起於此。
幸虧內宰們反應快,死命攔著,不然箭矢射出,還不得招來多量郎戍衛駕麼?
他收到羽林左監齊山的傳訊,已大抵確認項王遺寶的藏匿之處,隻是詳細地點尚需查探。
即便大漢女權主義再高漲,可也講究個賢能淑德,相夫教子,唯有三女對書中這等彪悍女主會有代入感。
漢高祖劉邦得了江山後,數度感喟,昔年他先入鹹陽,曾在秦宮見過隋侯之珠,泰阿之劍,卞和之玉這三大鎮國之寶。然大漢終隻得卞和之玉,即為秦相李斯以和氏璧製成的那枚傳國玉璽,而隋侯之珠與太阿之劍落入項羽之手,再不知所蹤。
入朝為官三年不足,他已深悉宦海的至理名言:對天家之事,知曉得愈多的臣子,常常死得愈快,可貴胡塗。
“……”
這特麼開兵器鋪都夠了,另有那柄帶倒刺的馬鞭是如何回事,是籌辦用來打馬還是殺人?
楚國初立時,地僻民貧,勢弱位卑,楚先人篳路藍縷,開啟山林,終是成為春秋戰國時的強大諸侯國。厥後楚國曆次遷都,古都丹陽顛末千餘年的戰亂微風雨,終是化作汗青的灰塵,便連斷壁殘垣都已隱於鄉野荒草當中。
若非昔年太上皇劉啟曾頒下密旨,南陽孔氏可不敢接這樁買賣,不然今後鬨出甚麼亂子,那真是要夷滅九族的。
千年前的周成王時,楚先王熊繹獲封子爵,被稱為楚子,遂領族人在此莽荒之地定都,名曰丹陽,位於現下的秭歸東南。
劉徹不奇怪甚麼隋侯之珠,再誇姣亮麗的寶珠也有光芒褪儘的一日,除非那顆寶珠不是珍珠,而是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所謂“夜明珠”,那就更要不得了。
現下陛下又讓他在整合好南陽鐵業後,向齊山出售更高品格的鐵材,且還是唯有少府的冶鐵作坊方能產出的優良鋼鐵,這裡頭的蹊蹺他可不敢窮究,想都不肯多想。
他不曉得陛下有甚麼策畫,隻曉得那齊山化名為孔山,以孔氏後輩自居,每歲暗中從南陽孔氏買走多量精鐵,另有很多奴籍出身的鐵匠。
千萬冇推測,項羽竟會將打劫來的秦朝寶貝藏匿於荊山當中。
好一派狗血的女王情節!
世人傳言泰阿劍是歐冶子和乾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兩位大師倒是矢口否定,隻因出劍之時,劍身已天然雕刻篆體“泰阿”二字。
他在乎的是泰阿劍,不是為見地甚麼玄之又玄的劍氣,而是為其代表的意涵,其首要性幾近劃一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