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1頁/共4頁]
不得不說,跟著大漢愈發強大,漢商們的膽量也愈發的大,尤是西北商道和西南商道接連打通後,漢商眼界更是大為開闊。
楊渝的列候爵位雖算不甚麼,然有江都王佳耦撐腰,他在長安如想橫著走,估摸著也冇甚麼會攔著的。
不過吳地楊氏好歹是秘聞深厚的世家大族,身為家主的楊渝更不是後代中原某個階段的那群發作戶,天然曉得與報酬善,不得務浮名而處實禍的事理。
此番南海海兵艦隊行駛到中南半島東南末端後,將闊彆海岸,從外海橫渡暹羅灣,直接航向馬來半島的東部沿岸,再本地岸南下麻六甲海峽。
他搬家長安後,實在低調得緊,隻是多年打理族業,突是閒下來,實在悶得發慌,剛好剋日聞得半子劉非提及天子陛下鼓勵海運之事,且是籌辦打通與身毒諸國之間的海上商道,他就上了心。
橫海將軍荀世率南海海兵艦隊從胥浦軍港起航,沿交趾東部海岸南下,嘗試繞行全部中南半島,駛往夫甘都盧。
天子劉徹身為穿越眾,天然曉得最好的航道,中南半島與其西南延長的狹長的馬來半島夾著的暹羅灣乃是絕佳的良港,但鑒於後代的泰國曼穀現下連土著都冇有,大漢在那窮鄉僻壤囤兵駐守並不實際。
太皇太後竇氏活著時就曾說過,大漢過往是冇有的,來日終也會消逝,疇前冇有傳承千秋萬載的皇朝,將來亦不會有。
殘剩萬餘裡的遠洋飛行更無需憂心,過往先行勘察航路的樓船將士早已在東南半島及馬來半島沿岸選定了十餘處淡水補給點和近百處備用停靠點,雖未派兵囤駐,但皆是水源充分且不缺蔬果獵物之處,艦隊想登岸補給並駁詰事。
當然,帆海不成能不時順風順水,若遇順風降帆,光靠槳櫓劃行,每個時候最慢也能飛行個十餘裡的。
如此一來,則可無需繞行暹羅灣那三千餘裡的冗長海岸,隻是半途須得遠洋飛行千餘裡,饒是南海大多光陰的海象比起東海實在好太多,但要飛行千餘裡海路,誰也冇法包管不會碰上驚濤駭浪。
本錢薄弱的世家大族若不投身工貿易,光靠一窮二白的老百姓推動社會進步,甚麼時候才氣完成產業化?
東郭鹹陽掌大農府,對天子陛下所謂的經貿佈局知之甚深,也曉得隻要自個不以機謀私,略微露點口風,讓留在齊地的東郭族人投入海運業,陛下不但不會見怪,反倒是樂定見到的。
田氏商團,清河百貨等多量商家也不想跟兩大諸侯王搶買賣,乾脆往外拓展海運,歸正水運的大餅是分不完的,百川船運現下首要還是靠著近水樓台的乾係,替皇室實業轉運石油瀝青和化肥等大宗物質,那數千條大船連大江大河的貨運量都吃不下三成,更遑論涉足海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