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1頁/共4頁]
服食鴉片者,押入虎帳勒戒;戒後複食者,割舌黥麵;再戒再複食者,斬立決!
遵循此律,太尉府將增設禁毒司,在各郡縣編列兵員,由禁毒監統禦巡檢鄉裡城鎮,凡是發明蒔植罌粟,甚或炮製及發賣鴉片,皆是依律重懲。禦史府的監察禦史和太尉府的軍律監察史在巡查各郡縣時,亦需監察該地官府的禁毒行動,不容其有半分懶惰,更要嚴查官匪勾搭,法律犯法之事。
漢七十三年,玄月。
意便是說,興訟和判罪的官員是分開的,近似後代的法官和查察官,郡太守鮮少親身斷案,就如同朝堂之上,天子也鮮少會親身為大臣科罪,多是交由廷尉府主審,禦史府從旁監察。
劉徹頗是當真道:“嗯,不錯,朕更憂心匈奴會將罌粟毒株漫衍我大漢各處,惑亂天下萬民,若真是如此,國將不國啊!”
大行令張騫倒能瞧出不對勁,陛下向來對倭奴討厭得緊,豈會接管他們進獻的貢品?
為人臣者,該裝傻的時候要曉得裝傻,隨便抖機警,表示欲太強的,多是活不長。
漢朝的官製非常奇特,縣府的體例較少,縣令偶爾還會斷案,然若不平縣府斷罪,再往郡府遞狀哀告,就細分為掌斷罪決獄的決曹掾史和主辟官司的辭曹掾史。
大漢百姓愈發充足,對絲綢和瓷器等豪侈品的需求也不小,在供不該求的市道,代價自是居高不下,漢商若將以內銷,算上運費和關稅,另有途中耗損的風險,劃不劃算還真難說。何況朝廷也不宜與民爭利,但遠洋海軍要造戰艦,精銳騎營要養戰馬,到處都是開消,除卻以戰養戰的老體例,鴉片貿易倒也可成為大進項。
國度,國度,國為大師,家同小國,國君昏庸必禍國,家主屍位必害家。
“據暗衛查明,福壽膏之真名為鴉片,乃以毒株罌粟汁液熬製,食之易成癮。”
禁毒律的罰刑極重,蓋因禁毒司由太尉府設立,詳細履行亦交由郡兵體係,故合用的為軍律而非民律。
大漢民意沸騰,便連諸多世家權貴也是紛繁上書朝廷,願捐輸貲財剿除匈奴與倭奴,既是出於忠君愛國之心,更多的是為自家屬人憂心。
大漢臣民不由心下惴惴,蓋因他們多是不知何為罌粟,何為鴉片,唯恐在不知情是冒犯了這禁毒律,憑白丟了性命。
禦史大夫直不疑率先出言道:“陛下,此事悠關社稷,確是不得不防啊。”
若非我大漢天子慧眼如炬,看破賊子算計,未曾服食毒物,我朝難道要痛失賢君聖主?
禁毒律既是交由軍隊體係履行,也就合用軍律軌製,故不管貴爵權貴還是百姓百姓,皆不敢忽視此律。
劉徹瞧著他們的神情,心下暗笑,麵上倒是不顯半分,複又道:“匈奴人何其凶險,不消穿腸劇毒,卻用這鴉片,想來是要使朕服食成癮,喪失心誌,便可任其拿捏,此計甚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