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1頁/共4頁]
如果顧忌駐軍將領擁兵自重,裂土封王,那不竭停止校營輪調便是了。
天子兄長向來主張以夷製夷,更欲“以最小的代價調換最大的收益”,若非需求,皇兄尚想持續裁撤大漢邊軍,進一步推動精兵政策。
西域各國間不得締盟,不得締結邦約,兩國王族如有通婚之舉,便將此中一國的王族以旁的大貴族替代之。
因山壁麵西,恰是朝向安眠帝國,其警省意味昭然若揭,安眠儲君弗拉特斯麵色微有些丟臉,卻也不敢發作。
楚臣屈原亦在《離騷》如是曰: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覺得期。
嗯……實在也非大漢朝廷的意義,而是廣川王劉越自行定奪的。
十月下旬,出征年餘的漢軍拔營班師,四萬羌騎亦是隨行,隻待到得敦煌邊塞外,再自行繞到賀蘭山南麓,再經過漠南草原回返烏桓山脈。
跟著大漢征服西域,兵發大夏,權勢範圍輻射全部中亞,完整掌控了帕米爾高原,漢人才真正熟諳到不周山的全貌,並因其地山崖蒼翠,而改稱之為“蔥嶺”。
漢軍近年頻頻出師遠征,常常班師多是能滿載而歸的,似這般輕省的返程倒是少有,莫說金銀財賄,便是糧草輜重都不必載運太多。
尤是西域諸國也再整葺乃至構築新的商道,雖非瀝青大道,卻也充足寬廣平整,足以在戰時供大漢馬隊快速行進。
依常例要進奉給天子陛下和天家長輩的貢獻,也是早早儘數登簿造冊,通過少府的帝國郵政司押運回京了,待得雄師抵京,再行進奉典儀便可。
依著大漢現下的兵員配置,月餘時候就足以集結十萬精銳馬隊,從京畿奔赴大夏和大宛,又何必多次一舉在本地駐軍?
中原的上古神話更對不周山多有提及,卻非指代某座高山峻嶺,而是泛指後代所謂的帕米爾高原。
如有西域君王陽奉陰違,該國貴族可向漢廷暗中糾舉,若經查實,此貴族可成該國新君!
不是冇有野心勃勃的西域君主,曾試圖出兵攻打他國,抱著幸運心機測試漢廷的底線,何如漢軍向來是不說廢話的,西域諸國彆說出兵撻伐鄰國,就算組建多量精銳軍伍,都將慘遭漢軍滅國,起碼要換個識時務的君主。
囤駐的兵員過少,遇著事不頂用;囤駐的兵員過量,破鈔又頗大。
漢軍班師途中,路經的西域城池,該城官民乃至君臣皆出城三十裡相迎,奉上大量酒肉蔬果犒軍,不求能得兩位親王嘉獎,但就勿要因怠慢而觸怒了他們,惹來滔天大禍。
但有違者,舉國誅絕!
遠交近攻的事理,也非是大漢君臣才懂的,安眠帝國好歹也融彙了光輝光輝的波斯文明和希臘文明,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化外蠻夷”。
兵械保養,軍餉犒賞,乃至海內軍眷的補助抑或撫卹,這特麼都是要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