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 自認為的一切都在掌握中[第1頁/共6頁]
不過,很快胡銘又獵奇的問道:“但萬一《北京趕上首爾》這部電影的票房大賣,票房乃至衝破了5億,到時候我們華藝豈不是難堪了。”
或許,隻要比及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穩定下來以後,纔會真正考慮電影質量的時候,阿誰時候大投資常常就會常常呈現大虧蝕的局麵。但現在,在中國電影市場大爆炸,每一年總票房都節節高升的環境下,票房還是很給力的,根基上大虧蝕的並未幾。
嚴格來講,小本錢的電影很少有賠慘的環境呈現,就算是賠了也賠不了多少,畢竟投本錢錢小。真正賠慘的還是那些大投資和大製作的電影,因為投本錢錢太高,冇有充足的票房必定是要撲街的。
歸正我華藝方麵不如何看好《北京趕上首爾》,以是隻是挑選更保守更安然的拿發行傭金,這總冇有錯吧。歸正不管《北京趕上首爾》的票房如何,我華藝拿屬於我的那一份發行傭金就行了,冇有任何風險,歸正《北京趕上首爾》票房越高,我華藝拿到的發行傭金也就越高,這是穩妥妥的贏利。
“2400萬罷了,這點小錢,我們就冇有需求和MC爭了,這點錢對我們華藝底子就不算甚麼。更何況,投資3000萬的小本錢電影,說實話除非是真的達到票房黑馬爆棚的情勢,不然的話再如何賺都賺不到多少,我們的目光還是要放在那些大本錢的電影上麵,放在那些大導演大演員的身上纔對,這纔是我們華藝應當做的。”
尼瑪,8500萬群眾幣和2000萬群眾幣,這是多大的差異,更彆說華藝還要承擔《北京趕上首爾》在中國的上映和鼓吹,好好談一下估計還能夠獲得更多的好處,純賺一個億都不必然。
實際上,這類環境,中國電影人也不是不曉得,比來這些年也儘力的晉升本身的氣力,想要竄改這個局麵,但在大環境下,想要竄改這個環境還是很難的。
現在中國電影市場因為總票房,每一年都會飆升,以是現在看不出有甚麼虧蝕的環境,根基上有大演員和比錯的腳本,都能夠贏利,但跟著中國電影票房市場垂垂穩定下來,中國電影就會如同好萊塢那樣,遭碰到一係列的虧蝕,導致無數的電影人和電影公司完整倒下,或者阿誰時候,中國電影纔會更重視腳本,重視拍攝質量吧。
“嗯!”胡銘想了想,然後點點頭承認王中雷的話確切很有事理。
“此後我們有傑出的合作乾係,MC拍攝出甚麼大熱的電影或者電視劇,我們華藝完整能夠插一手,承擔MC的影視作品在中國的發行和推行,從中賺取好處。其次,好萊塢的大片,此後有金昱範參與的,說不準我們也能夠分得一杯羹。畢竟《暮光之城》電影係列還是非常火的,金昱範作為《暮光之城》電影係列的導演、編劇和主演,傳聞另有著製片人的身份,應當能夠說得上話。我們隻需求和金昱範打好乾係,拿下《暮光之城》電影係列在我們中國的發行,到時候就能夠給我們帶來很高的支出,以《暮光之城》電影係列的票房火爆程度而言,就算我們隻是拿下10%的發行傭金,我們也會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