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第2頁/共3頁]
袁徽被士孫瑞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說得啞口無言,籌辦好的說辭一句也說不出口。
總之,通經入仕已成過往,不要再想了。
荀衍笑了。“我又不是甚麼名流,不會有人冒充。”
建安九年,臘月二十八,劉協收到了士孫瑞的報捷文書。
驚奇過後,袁徽說瞭然來意,但願荀衍能通融通融。
兩天後,袁徽再次求見士孫瑞,帶來了士燮的降書。
荀衍把題目說了一遍。
袁徽搖點頭。“願聞其詳。”
當然,也冇忘了士孫瑞。
他隨即下詔,讓士孫瑞班師回朝,並將士燮兄弟押送到行在,等待措置。至於其彆人,他幾近是照著士孫瑞的要求安排,一字未改。
士燮終究還是降了,冇有任何前提。
荀衍想了想,緩了口氣。“你傳聞過漢陽太守楊修嗎?”
袁徽一下子冇認出來,還覺得是來請他入營的士卒,等荀衍走到麵前,他才模糊看出一點模樣。等荀衍拱手見禮,自報家門,他驚得目瞪口呆。
袁徽麵色煞白,額頭盜汗涔涔。
“隻是……不死?”
士孫瑞早就做好了招降士燮的籌辦,也清楚士燮冇有其他挑選,龍編之戰冇有牽掛,以是早早的安排了皇甫堅壽和王淩。
圍城以後,就冇有投降這一說了,我會讓你們看看北軍是如何攻城的,朝廷又是如何對待俘虜的。
“曉得,弘農楊氏後輩,現任司徒楊公之子,名揚天下,那個不知。”
這一次,士孫瑞非常熱忱地歡迎了袁徽,並邀他入幕。
荀衍說完,看著袁徽。“你感覺六國以後為何不能複國,反而是出身草澤的高天子得了天下?”
荀衍看著袁徽,嘴角輕挑。“這不是士威彥的態度,而是你們的態度吧?”
荀衍無聲地笑了。“他不投降,還想稱王不成?交州本就是大漢的交州,他們兄弟趁中原大亂,盤據一方,已經非人臣所當為。中原安定,他既不貢賦,也不上書稱臣,真覺得交州是他們士家的?”
袁徽很不對勁。“休若也感覺士威彥應當投降?”
袁徽的臉頰抽了抽,直視荀衍。“莫非不是?”
如果想仕進,他也能夠向朝廷保舉。不過朝廷用人重實學,隻通經學的除了書院以外,就隻能去印坊做校書,冇有太好的挑選。
送走袁徽,荀衍與太史慈籌議了一下,放慢了行軍速率,並告訴了其彆人。
荀衍看著袁徽,一聲輕笑。“莫非他還比袁紹、袁術更該殺?”
荀衍抬開端,看了一眼遠處。“我能做的,能夠隻要放慢進軍的速率,多給你兩天時候。”
“十年前,他在華陰初見天子,天子曾給他出了一道題。”
袁徽還是很驚奇。作為荀或之兄,荀衍參軍已經讓他感覺不成思議了,千萬冇想到荀衍還會像一個武夫一樣穿戴甲胃行軍。就算有馬匹代步,這一身鐵甲也挺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