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革命黨之內戰[第1頁/共5頁]
湖北新軍本來具有81門m1903型75mm克虜伯火炮,但是炮彈儲備不敷,在反動叛逆之時已經耗損過半,而後軍隊內部產生分裂,光複會將漢陽、漢口地區擺設的火炮、炮彈和漢陽兵工廠的庫存彈藥都轉移走,這就意味湖北新軍難以禁止大範圍的火炮反擊。
為了便於渡江和巷戰,101步兵團全數列裝了m1910式溫徹斯特主動裝填步槍,這類步槍的有效精度射程隻要150米擺佈,但是速射奇快,諳練的兵士能夠打出一分鐘40發的射速,部分班組乃至列裝了一種嘗試姓的擲彈筒,具有150米的射程,口徑是30mm,這類簡易的迫擊炮在巷戰中具有極多的利用空間。
這兩個熱氣球的規格要比湖北反動軍的阿誰熱氣球大的多,上麵有東北軍的玄色三槍標記,熱氣球上有拍照設備,也有無線電發報機,三小我賣力艸作熱氣球,一小我賣力窺伺和拍照,另有一小我賣力發電。
敵手真的很弱。
(未完待續)
內戰一旦開啟,宋彪就不會籌算停手。
和黃興等人分歧,僅是大範圍殲匪活動就打了十多次的趙庭柱,具有非常豐富的作戰和批示經曆,插手過真正的大戰,貳內心很清楚,在疇昔半個月的不竭摸索中,他已經肯定敵手的作戰力並不高,抵當意誌也不高。
張亞虎嗬嗬笑著。
特彆是四川、雲貴總督趙爾豐、趙爾巽兄弟,此二人不除,東北軍餘恨難消。
趙庭柱就在臨時搭建的鑒戒塔上張望第一步兵師的渡江作戰,排在前哨是第101步兵團,第一師第101步兵團是帝國天字第一號的精銳軍隊,至今另有一名營長是當初渾江馬幫出身,團長郭長勤和彆的兩位營長則是趙庭柱在哈爾濱招兵時,從俄國教會黌舍招攬的舊部。
對甲士來講,有政斧就行了,至因而甚麼政斧倒不首要。
在漢陽渡江另有一個上風,那就是湖北新軍中的光複會成員很早就離開新軍,組建了湖北巡防軍,退守到漢陽、漢口兩鎮,在遠東商行和外商輪船公司的幫忙下,趙庭柱到達漢陽以後就具有大量的商輪和漁船,能夠用於強渡。
此時的趙庭柱不但是第一軍的督軍,也是東北軍內部遠東陸士派的魁首,更是帝黨派的中流砥柱,他既不是像陳其采那種天生聰明之士,也非蔣方震這等博學多思之流,他隻是比彆人更加儘力,學習和實際的機遇更多罷了,少年時落空父母的痛苦,青年時走馬幫的艱钜,曰俄戰役和在東三省的山野間剿滅匪賊的經曆都成了他生射中最為貴重的財產。
簡而言之,敵手貧乏真正的軍事帶領人。
火炮真正的能力一貫在於精度和射程,冇有精度和射程,火炮就是漫天亂放手榴彈,隻是看起來很嚇人罷了,兩邊的炮兵素養差異顯得非常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