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1頁/共4頁]
而德國天然是歡暢,因為在山東還要再製作1艘,2艘兵艦總計有16門,再加上備用改換的,統共需求24門,不但能夠將德國現有的這批火炮全數用掉,還要再出產一批,如許連出產線都還能夠再接著利用。
這艘兵艦仍然是在基爾造船廠裡製作,固然一開端華東當局偏向於在更善長製作戰列艦的伏爾鏗造船廠裡製作,但考慮到這型戰列艦和正在基爾造船廠裡製作的大型裝甲巡洋艦是同型艦,基爾造船廠明顯是更有經曆一些,由其是這艘戰列艦對工期要求嚴格。
而軍委和行政院對陸軍的設想打算都是一起綠燈,完整通暢無阻,陸軍部天然非常歡暢,立即構造職員,動手開端製作、改裝。
而在牽引火炮方麵,陸軍部決定建立一個獨立的155亳米重炮團,不屬於其他軍隊,而是視疆場環境編入需求的軍隊作戰。
本來陸軍建立重炮團時,並冇有考慮200毫米級彆的火炮,但在查詢了穿越的車輛,發明竟然另有幾輛50噸級的載重卡車,這些車輛用來當牽引車確切是有些浪廢噸位了,並且打算中的車輛數額也冇有效完,是以陸軍部停止協商以後決定充份操縱這些車輛,改革出4門自行火炮,安裝200毫米火炮。彆的還裝備2輛運輸車,如許剛好是利用了40輛汽車。
團體來看,陸軍部設想的裝甲列車根基就是一個挪動火炮車,可謂為陸地戰列艦,即便不算主炮的火力也差未幾能夠和一個團相稱,主如果沿鐵路為陸軍供應火力援助,庇護鐵線路和交通關鍵,因為一列裝甲列車裝備了4個連的步兵,是以還能夠獨立作戰。不過240毫米火炮的射程能夠達到20-25千米,最大仰角發射,甚致能夠靠近30千米,這個射程相稱可觀,並且能力龐大,填藥量能夠達到40公斤擺佈,對於陸軍進犯敵軍的防地、堅毅工事有極大的幫忙感化。
再前麵是批示車廂和補濟車廂,批示車廂裡除了批示職員以外,另有醫務職員和一部合作程職員,主如果搶修鐵路,並裝配1門雙聯75毫米火炮,2門50毫米速射炮,2挺馬克必機槍;補濟車廂主如果裝載食品、飲用水和告急搶修鐵軌的質料、配件,補濟車廂不裝備兵器,最後纔是主炮車廂,每節車廂裝配兩門240毫米40徑倍火炮。列車的裝甲采取鈞質鋼板,厚度在50-120毫米之間,畢竟裝甲列車是陸隊援助兵器,不需求用更厚的裝甲。
同時陸軍部也向軍委和行政院提交了裝甲列車和牽引火炮的設想計劃。
恰好德國水兵在穿越者的建議下,製作的戰列艦火力全數進級到305毫米囗徑,但之前為戰列艦配套出產的一批280毫米火炮則全數冇用了,隻能改成岸防炮。實在這批280毫米火炮也相稱不錯,固然能力比305毫米火炮要減色一些,但射速卻幾近是305毫米火炮的兩倍,並且華東當局製作的這型戰列艦設備了8門主炮,而這個期間的戰列艦凡是隻設備4門主炮,是以就單艦的火力來講是完整夠用了,因而穿越者才決定接辦這一批火炮,安裝在本身的戰列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