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1頁/共4頁]
劉鐵到也並不尋求用迫擊炮炸開堡壘,能夠獲得如許的服從已經很對勁了,因而命令群眾軍,對堡壘策動打擊,因而群眾軍的突擊隊在迫擊炮和機槍的火力保護之下,向俄軍的堡壘策動了打擊,並由爆破組對堡壘停止抵近爆破,在捐軀了兩個爆破組以後,第三個爆破組終究勝利將堡壘炸開了一個大缺口。突擊隊立即從缺口殺入,和俄軍展開了白刃作戰。而前麵的軍隊見突擊隊獲得了勝利,也都紛繁殺出陣地,向堡壘打擊。
進入堡壘以後,劉鐵立即命令,將駐守在撫遠縣城的第2師也調到伯力來,隻留下一個營駐守撫遠,然後留下一團駐守堡壘,命2團、3團反擊,占據周邊較大的村鎮,並尋覓有冇有殘存的俄兵。
伯力,俄國稱呼是哈巴羅夫斯克,位於黑龍江、烏蘇裡江彙合口的東岸,與撫遠隔江相望,本來是屬於清廷的國土,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中,割讓給俄國,並以17世紀,俄國侵犯黑龍江的頭子, 俄國稱其為探險家哈巴羅夫的名字定名。因為伯力是東北地區兩條大河的交彙處,能夠扼守兩江江口,地理位置非常優勝,向南可由陸路至日本海,向東可由阿穆爾河水路抵鄂霍茨克海,是以是俄國在遠東地區的首要都會,也是西伯利亞大鐵路上的總要節點。
不過固然伯力位於中俄邊疆,但因為清廷的無能,伯力實際從未遭到過軍事威脅,並且固然堡壘己經有些風化陳舊,但大抵還能夠保持,是以俄國也偶然對堡壘停止修膳。而在這個時候,平時怠慢消及的惡果便閃現出來,固然迫擊炮的能力不能與同口徑的野戰炮或**炮比擬,但落下的炮彈多了,質變引髮質變,還是有相稱大的殺傷力。並且迫擊炮都是大拋物線的吊射,是以大多數炮彈都是施中堡壘的頂部,而頂部常常都是堡壘之最虧弱的處所。
群眾軍在撫遠歇息了3天,劉鐵帶領1師,向伯力進發,因為俄軍總同也隻要2個營的兵力,出動一個師對於他們,己是綽綽不足了。因為撫遠間隔伯力隻要60千米擺佈,而是全程都能夠在結凍的河麵上行進,先由烏蘇裡江進入黑龍江,在俄國境內被稱為阿穆爾河,便能夠達到。這對全數裝備了滑雪板和雪橇的群眾軍行軍,是非常無益於行動的。因此群眾軍隻用了一天時候,就達到伯力城前。
固然伯力的堡壘是用石砌佈局為主,但畢竟不是像一些首要堡壘那麼堅毅豐富,並且伯力的堡壘差未幾是40年前修建的,加上氣候身分,這一帶地區每年的溫差極大,夏季時最底溫可達零下30度擺佈,而夏季高溫又能夠上升到30度以上,如許熱冷瓜代,對磚石的毀傷是相差大的,是以這時這座堡壘實際己經有些風化陳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