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1頁/共4頁]
提爾皮茨沉默了一下,道:“好吧,不過相乾的技術題目,我要向有關的部分谘詢一下,才氣肯定下來。”
實在德國的火炮技術涓滴也不弱於英國,作為大陸軍國度,德國一貫正視火炮技術,這一期間研收回霸占列日要塞,口徑達420毫米的大貝爾塔炮,是以隻要看法跟上了,研發更大口徑的艦炮,是完整做獲得的。
如許的機能不同,是因為徳國和英國對水兵的認知和瞭解分歧,德國以為本身的水兵氣力偏弱,是以側重於加強兵艦的防護力,以確保兵艦的儲存力,在戰役中受再重的傷損,但隻要不是被擊沉,拖回港口也能修複,要比重修一艘兵艦劃算;而德國水兵料想的交兵環境主如果在北海,這裡的海疆範圍狹小,氣象前提卑劣,觀瞄間隔有限,炮戰間隔也不會很遠,火炮射速,相對口徑與射程的首要性要高很多。因而挑選口徑偏小,但射速偏快的火炮,省下的噸位都用來增加裝甲。
厥後的究竟也證明英國人的目光確切精確,艦炮口徑增大的趨勢不成逆轉,但等德國明白過這個事理,製作巴伐利亞級裝備了380毫米的艦炮,但也為時己晚,因為一戰開端,德國的資本大量投入到陸軍,原定製作4艘的巴伐利亞級戰列艦隻完成了2艘,還都錯過了日徳蘭海戰。
黃哲說到這裡,很多德國的水兵軍官們又暴露了鎮靜的神情來,畢競相對於和英國的主力艦隊決鬥,破交兵彷彿更輕鬆,也更加實際一些。
黃哲道:“這一型兵艦的估計噸位在25000噸擺佈,裝配8門350毫米的艦炮,航速為25節。”
德國的水兵軍官們又是一陣吸氣的聲音,華東**為徳國設想的赫爾戈蘭級戰列艦的設想噸位隻要22000噸,這一下就上升到了25000噸的級彆。不過這一型兵艦一但建成,無疑是將超越英國的同範例兵艦,讓徳國在與英國的水兵造艦合作中再度搶先,還是讓軍官們非常鎮靜。
實在黃哲提出的這三條,一方麵是合適德國的破交兵術,另一方麵也是針對德國在舊時空裡破交兵中犯下的各種弊端。因為德國的水兵氣力較著要弱於英國,並且本身的位置又比較輕易被封閉,除了潛艦以外,其他履行破交任務的水麵兵艦一但離港,根基都很難返回德國本土,甚致是在英國水兵完成了對德國的封閉以後,水麵兵艦都很難駛出北海。是以外洋港口就顯得極其首要了,不但僅是作為破交艦隊的援助修整和補濟位置,同時也是確保德國水兵能夠在覈心作戰,突破英國水兵對德國本土艦隊停止封閉的外洋基地。
彆的在舊時空裡,德國在破交兵中有一個較著的特性,就是水麵兵艦獲得的破交服從,要較著小於潛艇,而初期破交兵的服從,要較著大於前期。在水麵兵艦中除了埃姆登號還獲得了不錯的破交成績以外,其他兵艦所獲得的成績根基乏善可陳了;破交兵的大部分服從,實際都是潛艇獲得的。這主如果因為德國履行破交兵時,不管是水麵兵艦還是潛艇,根基都是各自為戰,各行其事,貧乏同一的批示協同戰,加上又冇有外洋基地的支撐,成果常常被英國的護航、反破交艦隊一一擊破,而潛艇因為利於埋冇,反而能夠逃過英國兵艦的圍殲,持續實施破交兵;但到了一戰前期,英國加強了對商船的護航以後,潛艇獲得的破交兵果也大幅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