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沖繩、沖繩[第1頁/共3頁]
第四戰區兵力佈局最龐大的兩棲登岸艦隊,也是全數出動,超越百艘的兩棲船廠登岸艦,數百艘坦克登岸艦和兵力運送艦。
登岸兵力範圍十五萬人,光是水兵陸戰隊第二軍,就具有四個完整滿編的陸戰師,另有多個獨立陸戰旅,總兵力滿編十二萬人。
琉球群島又可分為三個群島,從北到南順次是奄美群島、沖繩羣島和先島群島,與寶島構成了一道新月形的島鏈,成為日本本土在東海的天然樊籬。
日本賴以保持儲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完整堵截,是以日軍大本營判定紅警帝國在打擊日本本土之前,必先在沖繩島登岸,以是日軍對沖繩的防備極其正視。
主島沖繩島是琉球群島的最大島嶼,南北長約一百千米,東西最寬處約三十千米,最窄處僅四千米,麵積約一千兩百平方千米。
紅警兵團占據荷屬東印度、菲律賓後,沖繩在本土防備中的職位更加凸起,對於日本而言,沖繩島一旦失守,本土、朝鮮以及神州本地地區的製海權、製空權將悉數喪失。
在第四戰區籌辦攻占硫磺島的時候,紅警兵團最高統帥部早就明白,第四戰區要動手籌辦攻占琉球群島的打算。
在日本閉關自守的年代裡,是日本和神州兩國之間貿易、來往的首要橋梁,是以日本一向答應琉球獨立,直到1879年才正式將其歸入日本版圖。
在玄武艦隊主力,三艘核動力航母構成的戰役群率先靠近沖繩羣島,在夜色的保護下,三艘航母出動了多量的艦載機,對沖繩島和九州島上的日本航空兵基地,和他殺魚雷摩托艇基地,展開了空襲。
如本日軍在琉球群島守備兵力為第32軍,共轄有四個師團和五個旅團,以沖繩島為防備重點,由第32軍軍長牛島滿中將親身批示第9、第24、第62師團和獨立第44旅團停止防備。
麵對主動籌辦的日本人,第四戰區也是主力儘出,儘力以赴。
攻占硫磺島以後,第四戰區也提交了製定好的沖繩島作戰打算,並獲得了淩梁的批準。
沖繩島因其在日本本土防備中的首要的計謀位置,為譽為日本的“國門”,是以沖繩島登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
自馬裡亞納群島失守後,就開端重點加強沖繩島的戍守兵力和防備工事。
首要都會有那霸、首裡和本部町,沖繩島北部多山地,南部則是開闊又平坦的丘陵地帶,島的東海岸有兩個天然港灣,金武灣和中城灣,日軍建有那霸軍港,島上另有那霸、嘉手納、讀穀和與那原四個機場,是日本在本土西南邊向的首要海空基地。
日本人固然很警戒,也在本土加裝了很多雷達,但是這些雷達遍及機能低下,發明戰機的間隔乃至在第三代戰役機的反輻射導彈射程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