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平定[第1頁/共3頁]
除了軍士以外,胤禛對允祥、年羹堯、宋可進幾人也停止了封賞,封允祥為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封年羹堯為一等輔國公,賜三目炫翎;封宋可進為昭勇大將軍,餘下者按功封賞,當中值得一提的是淩若的弟弟榮祥,他也在這一次平叛當中,因軍功晉為參將。
相反,年羹堯那邊對此就顯得冷酷了很多,乃至另有微詞傳出,說將士在外出世入死,朝廷竟然才賞二十兩銀子,實在小器。
蒲月的最後一日,允祥與年羹堯帶領雄師回到都城,允祥兌現了他的信譽,向胤禛進言誇獎每個兵士二十兩銀子,胤禛因為打了敗仗,龍心大悅,同時也諒解兵士的辛苦,應允了他的要求,由允祥全權賣力此事。
此戰以後,允祥以違背軍紀,不聽批示為由,命令統統參與哄搶的兵士一概杖責五十,哄搶最凶的那些人當場行刑,剩下的,礙於葛爾丹軍隊隨時會再度襲來,先行記下,待得戰役安定以後再行刑。
胤禛待年羹堯多番優厚,他竟由不滿足,要求對他所帶的兩萬軍士另行誇獎,以慰他們千裡馳驅之累。
與之相對的還豐年氏,因兄長之功績,她在後宮驕狂更甚,全然不將皇後放在眼中,晨昏定省也是數日難見她來一次。至於宮中其他嬪妃,凡稍有不敬者,一概嚴懲,這般雷霆手腕,令眾嬪妃敢怒不敢言。
年羹堯不覺得然隧道:“太子乃是國本,自是越早冊立越好,當年先帝爺不是早早就立了太子嗎?”
這一次,準葛爾雄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元氣大傷,連夜退出五十裡,以後因為軍心已亂,更是節節敗退。葛爾丹見難以再討到好處,抱恨退走。
第七百五十一章安定
在年羹堯話音落下後,允祥第一個開口道:“皇上如本春秋鼎盛,立太子未免言之過早。”
年羹堯始終還是天真了,胤禛既連一個異姓王都鄙吝給,又如何會捨得拿出太子之位。
朝堂、後宮,皆是年氏一家獨大,目睹天子對此置之不睬,群臣憂心不已,悠長下去,誰來遏得了年家之勢。
朝堂之上,胤禛與百官內心都明白,年羹堯所謂的立太子,不過是想立三阿哥弘晟為太子,唯有弘晟成為儲君,年家的職位纔是真正穩如泰山。
胤禛初時不允,畢竟同為安定準葛爾之亂的兵士,若一邊多賞,另一邊必定會有牢騷。但年羹堯多番要求,言詞倔強,令胤禛非常不喜,雖終究答允了年羹堯的要求,卻也更加深了肅除年羹堯的決計。
朝中數位大臣前後上奏彈劾年羹堯,胤禛都以年羹堯立下大功為由,不予究查,而這令得年羹堯誤覺得胤禛還是信賴倚重本身,行事更加冇有端方。
此次兵變,終得以安定,遠在都城的胤禛在接到奏報後,長長地出了口氣,他即位以來的最大危急終究得以熬了疇昔,這段時候內憂內亂,他接受了難以想像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