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占領對馬[第1頁/共2頁]
在水兵陸戰隊的庇護下,孫綱還上對馬島逛了一下,這裡的村鎮多數毀於炮火,到處是燒焦的屍身,已經辯白不出來兵士和布衣了,因為這裡的日本布衣不管男女老幼,都撿起陣亡的日軍兵士的槍向清軍開仗,“見有倭孩童兩人,撿被擊死之倭兵槍,一人架槍一人開仗,向我軍瞰射,我兵見其年幼,不忍殺之,然軍被阻不得進,乃反擊,二童身中數彈而斃,雖死而手握槍機不放,目猶不瞑”(吳大成《渡遼平倭日記》),清軍冇法辯白,隻好全數當作了仇敵停止反擊,成果島上的布衣也都滅亡殆儘,“有婦女負子跳崖而死者百人,我兵欲上前救之,彼亦蹈死不顧,莫知其故。”
這場被中國人稱為“丁酉戊戌逐倭之役”,朝鮮人稱為“丁酉倭亂”地戰役的勝利,使中國和朝鮮舉國歡娛,對飽受淩辱的中國和朝鮮來講,能夠克服由英國在背後支撐的殘暴的日本人這件事本身,就有著不凡的意義,從這時候起,亞洲這些步入近代的陳腐國度麵對西方列強,將不再是任人宰割了。朝鮮光複的勝利也大大加強了中國公眾地自傲心,老氣沉沉的中國終究呈現了一線曙色。
最新的諜報表白,德國遠東艦隊主力已經分開青島,去處不明,孫綱估計他們應當是去和本國的運兵船隊彙合去了,然後直搗日本本土,孫綱和江穆齊籌議後,已經將北洋艦隊在日本海疆的水雷漫衍圖暗裡流露給了德國水兵,好讓德國人能夠順利在日本“搶上食”,製止英國一家獨大,因為據美國方麵的動靜,英軍所到之處,日軍望風而降,稍做抵當的也頂多一天就被攻破,而麵對俄軍和法軍,日本軍民卻表示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英勇和固執,“寸土必爭”,俄軍每進步一步都要支出龐大的傷亡代價,法軍更是在占據了京都以後就冇法進步了,可固然如許,俄軍還是占據了大半個北海道和九州島,目前正在圍攻劄晃和福岡,因為離得近,俄軍救兵從本土源源不竭的開到,估計日軍死守不了多久。
和公眾及海陸軍將士喝彩雀躍的熱烈情感分歧,孫綱的眼睛緊緊地盯著日本海內局勢的竄改,朝鮮光複後,他帶領北洋艦隊主力移駐釜山。密切存眷著日本海內的戰局。
可即便如許,日本還是冇有向英法俄德四國宣戰,而是隻對大清宣戰,讓孫綱感遭到有些奇特,日本人這麼做是不是還另有甚麼籌算呢?
麵對這類局麵,德國民氣裡的“難受”可想而知,中國這類環境下恰當的“幫”他們一把,應當是非常時候的。
在仁川的北洋艦隊還在不竭對釜山保持著“壓力”,在切當曉得日軍已經大部分撤離後,劉銘傳開端向釜山建議猛攻,北洋艦隊在孫綱的帶領下也從海上對釜山停止炮擊,在毀滅了約100多日軍的後衛軍隊,占據了釜山港港口炮台後,清軍和朝鮮軍隊進入了釜山城內,朝鮮南邊最後一處重鎮被光複。全部朝鮮宣佈光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