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黃帝內經 - 第164章 九針論篇第七十八

第164章 九針論篇第七十八[第1頁/共3頁]

黃帝曰:願聞身形應九野何如?

五臟氣: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語,脾主吞,腎主欠。六腑氣:膽為怒,胃為氣逆噦,大腸小腸為泄,膀胱不約為遺溺,下焦溢為水。

五邪:邪入於陽,則為狂;邪入於陰,則為血痹;邪入於陽,轉則為癲疾;邪入於陰,轉則為喑;陽入之於陰,病靜;陰出之於陽,病喜怒。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而為痛痹,舍於經絡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

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何如?

五走: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鹹走骨,甘走肉,是謂五走也。

岐伯曰:請言身形之應九野也。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己醜。左脅應春分,其日乙卯。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頭應夏至,其日丙午。右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脅應秋分,其日辛酉。右足應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竅應冬至,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三臟應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乙地點之日及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地點之處,所主擺佈高低身材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潰治之,是謂天忌辰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腎主唾,脾主涎,此五液所出也。

岐伯曰:九針者,六合之大數也,始於一而終究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

足陽明太陰為表裡,少陽厥陰為表裡,太陽少陰為表裡,是謂足之陰陽也。手陽明太陰為表裡,少陽心主為表裡,太陽少陰為表裡,是謂手之陰陽也。

形樂誌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苦誌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樂誌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形苦誌苦,病生於咽喝,治之以甘藥。形數驚駭,筋脈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是謂形。

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臟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切而陽氣出。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誌也。

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五並:精氣並肝則憂,並心則喜,並肺則悲,並腎則恐,並脾則胃,是謂五精之氣並於臟也。

三者人也,人之以是成生者血脈也。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員其末,令能夠按脈勿陷,乃至其氣,令邪氣獨出。

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當中,為瘤病者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銳其末,令能夠瀉熱出血,而痼病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