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邪氣臟腑病形第四[第1頁/共3頁]
黃帝曰:邪當中人,其病形何如?
黃帝曰:叨教脈之緩、急、小、大、滑、澀之病形何如?
黃帝曰:此中於陰何如?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時窘以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岐伯曰:臣請言五臟之病變也。心脈急甚者為;微急為肉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高低行,時唾血。大甚為喉;微大為心痹引背,善淚出。小甚為善噦,藐小為消癉。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顛疾。
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故曰:邪當中人也,無有常,中於陰則溜於腑,中於陽則溜於經。
岐伯答曰:取之三裡者,低跗;取之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正豎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取諸外經者,腧申而從之。
岐伯曰:陰陽俱感,邪乃得往。
黃帝曰: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高低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無端。邪當中人,或中於陰,或中於陽,高低擺佈,無有恒常,其故何也?
岐伯曰:諸陽之會,皆在於麵。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麵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此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
黃帝曰:五臟當中風何如?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夏季重感於寒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彆也。
黃帝問於岐伯曰:邪氣當中人也,何如?
黃帝曰:此故傷其臟乎?
黃帝曰:刺之有道乎?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脛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心。
脾脈急甚為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消,心慧然若無病。大甚為擊仆;微大為疝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以外。小甚為寒熱,藐小為消癉。滑甚為潰癃,微滑為蟲毒蠍腹熱。澀甚為腸潰;微澀為內潰,多下膿血。
膽病者,善慨氣,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嗌中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岐伯曰:調其脈之緩、急、小、大、滑、澀,而病變定矣。
岐伯答曰:胃合於三裡,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心,膽合入於陽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