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7章 十卷41 平安無事(2)[第1頁/共3頁]
畢竟,凡是為那拉氏喊冤的案子裡,就冇個得好了局的。他本身也是能避開如許的事兒,就避得遠遠的吧。
“又想疇前禦史做的摺子必然說得不好,以是獲咎,我因將傳聞立妃剃頭之事總不提及,說成皇後賢美節烈,希冀動聽頒詔,這實在是我想了多少日子才定了主張如許編寫的。我三十七年進京時在路上還做過兩幅對子,一副是’忠孝節義果能行,固然貧賤,理宜起敬;奸騙邪盜如有犯,即便繁華,法難寬大’,又一副是‘臣道維艱,利祿條條,焉能事事行公道;乾綱不易,將相濟濟,那能個個彆賢愚’,老是我胡塗好名的想頭。”
此事英廉就是主審官員,他對此事知之甚詳。
更要命的是,這位嚴譄,他隻群情請立中宮還算好,但是他竟然論及了那拉氏,乃至有為那拉氏再續雋譽的企圖去!
因為所議之事觸及宮闈,天子對案件非常正視。辦案職員對嚴譄酷刑逼供,拘訊嚴譄在京所結識職員和故鄉支屬,清查動靜來源,最後照“大逆”律定擬嚴譄“淩遲正法,家眷從坐”。天子命改成斬立決,家眷免坐,已屬開恩。
但是此事在英廉這裡,在餘文儀俄然奉旨進內廷來請脈的事兒上,便派上了用處去——因為那嚴譄就是山西人啊,而餘文儀的五子餘延良,在產生這件事之時,正在山西司任職啊~~
餘文儀終究歸去,不消每日裡在刑部朝房彆彆扭扭地相處,英廉倒也鬆下一口氣來,更覺這一件事兒算是全都疇昔了。
案件產生後,天子自是大怒,命大學士舒赫德、協辦大學士阿桂、刑部尚書英廉與三司九卿會審,嚴譄的同親與家人均被牽涉此中。
“嚴譄供:‘三十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後回京,我那剛在山西客籍即聞得有此事,人家都說皇上在江南要立一個妃子,皇後不依,是以挺觸將頭髮剪去。”
軍機處檔案記錄下了此人此事的審判顛末,以及嚴譄本人的自白:
此事不免引發官方的測度,但是測度終歸隻是測度,猜來猜去就把那拉氏猜想成是節女了,那滿人風俗裡最忌諱的薅頭髮,也成了漢人認識裡的“削髮爲尼”去了。
此案到最後因成了一出鬨劇,便也不了了之,舒赫德和英廉等人也都不肯再多連累,這便早早結案,以嚴譄一人極刑來灰塵落定。
“這個話說的人很多,現在事隔十來年,我那裡記得是誰說的呢?厥後三十三年進京,又曉得有禦史因皇後身故未曾頒詔,將禮部參奏致被髮遣之事。我隨即因病回家,三十六七年間我妻室後代都死了,氣運倒置,想到人孰無死,若不做些功德留個名聲就是枉為人了。那年進京後內心妄圖,若能將皇後的事進個摺子準行頒詔,便能夠留名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