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驚人的商稅[第1頁/共3頁]
這記賬的體例又龐大又慢,偶然候還做不平賬目。陸承啟喚來正在一旁敲算盤的林鎮中,說道:“你且拿一張紙來,朕教你們一種記賬體例。”
林鎮中不明以是,問道:“陛下,這關稅是何物?”
陸承啟說道:“本日朕去看了看戶部的商稅征收環境,發明瞭一個嚴峻題目。”
還冇說完,陸承啟就打斷了他,說道:“徐卿那裡話,穩著點也冇有錯,是朕心急罷了。如許吧,大順朝的販子們已經等得不耐煩了,他們的後輩急需功名,而朕也急需人才,內閣當即擬旨,天下開征商稅,優惠與先前一樣。”
徐崇光被“月入兩百萬貫”這個龐大的數字給嚇了一跳,結結巴巴地說道:“老臣有罪,當初不該禁止陛下……”
林鎮中衝動地說道:“陛下洪福啊,陛下聖明啊!這商稅竟如此之高,還僅僅是京兆府,若天下三十六州,十二府全都開征商稅,豈不是月入近千萬貫?一年就上億貫啊,陛下公然高瞻遠矚,臣所不及也!”
林鎮中倒是冇甚麼,一來他任戶部尚書的光陰尚短,還冇建立起本身的班底。既然如此,打亂重組也是可行的手腕。林鎮中說道:“臣明日便把戶部整改奏摺呈給內閣。”
林鎮中恍然大悟,說道:“陛下聖明!”
林鎮中一時候不明以是,但略加思考,鼓掌稱妙:“陛下公然是天縱奇才啊,如此妙法,實在是臣等的福音!”當代的人最煩的就是做帳了,因為一不謹慎做錯以後,老是找不到錯的處地點哪,賬做不平,壞賬就多。更要命的是,一些戶部小吏,仗著本身做帳程度“高超”,竟敢明目張膽盜竊國度財務,偏生誰也查不出來。但這個彆例一旦加以砥礪,天下推行,那些犯警小吏則再也冇有縫隙能夠鑽了。
間隔陸承啟下旨開征商稅,已經不知不覺中疇昔了一個月。這一日,陸承啟特地去到了戶部衙門下設的商務部,在監察司司長許景淳的伴隨下,一起見證商稅開征的第一個月。
陸承啟就賞識林鎮中這雷厲流行的風格,畢竟一個肯用心做事的乾吏,比一個隻會誇誇其談,卻不會脫手的庸官強多了。
天子的號令,誰敢怠慢?未幾時,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就被拿了過來。陸承啟拿起羊毫,在紙上畫了一個表格,彆離寫上“借”、“貸”兩個字,然後遵循一本賬目,把方纔支出的商稅,寫入應征工商稅收。陸承啟說道:“這是假貸記賬法,這個彆例的原則是有借必有貸,假貸必相稱。這個彆例的道理是,隻要有財帛的轉移,都會有資產、負債、統統者權益等要素的產生,而有借必有貸,不成能平空而來,用這個彆例一查,就能曉得,那些商家是不是偷稅漏稅了。”
可他也滿足了,內閣首任首輔,也足以青史留名。仕進做到他這份上,也算是到頭了,若再往上加,就是太子冼馬、太子太保、太師、太傅這一類虛職了。這些虛職,就和國公、王爺一樣,都冇有實權,空有品階,皆享一品官俸,倒是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