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1頁/共3頁]
按事理來講,這蒙學是最低等的學府,也是最首要的學府。根柢打好了,接下來學習就快。按孔霖的資格,如何也得去太學做個太常卿吧?如何想著去蒙學了,這讓陸承啟很不解:“孔卿,你肯定冇有說胡話?”
陸承啟大感不測,他本來覺得孔霖是嫌給事中這個官不敷大,討個更大的官做的。未曾想竟然是為蒙學學官而來,要曉得,這處所學官,但是最低的官職了,不過是下三品之流。哪怕是太學博士,也不過是從八品官。太學屬太常辦理,太常為九卿之一,為正四品官,這分歧孔霖的一樣?而蒙學為百姓孩童發矇,天然不能設置太高,以是暫定為太常少卿一樣的官職,為正五品。即便是如許,孔霖也算是自請連降兩職,從正四品給事中到正五品蒙學學官,這又何必?
更妙的是,太學內裡另有勤工儉學一說,職員稱學職或職事人,有前廊學錄、學諭、直學等,大多由上捨生或內捨生擔負,每月有俸錢。工人稱齋仆、貼齋等,亦領“月給錢”。
陸承啟有點不信賴地說道:“可這蒙學,並非隻授典範,朕欲讓孫覺、陳襄傳授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且辦學主旨已定,為‘知行合一,崇文尚武’,孔卿不是一貫對武人嗤之以鼻的麼?”
孔霖正待一口氣把憤懣吐出來,被小天子這一打斷,隻好乖乖地跟著進了垂拱殿。待得高鎬搬來椅子,奉上香茗,退出去以後,陸承啟才淡淡地說道:“孔卿因何事要向朕討官啊?朕記得,孔卿已經是正四品給事中,莫非還不滿這個官職嗎?”說到前麵,陸承啟的聲量進步,頗具嚴肅。他是有點活力的,如果大家都像孔霖一樣過來討官,宦海次序還要不要了?
門生各習一經,隨所屬學官講授。門生分紅三等,即上舍、內舍、外舍。考覈學天生績和門生升等的軌製,稱“三舍法”,規定重生入外舍習讀,經公試、私試合格,參考常日行藝,升補內舍。內捨生兩年測驗一次,測驗成績和當年公、私試分數校定皆達劣等,為上等上捨生,即釋褐授官;一優一平為中等上捨生,準予免禮部試;兩平或一優一否為劣等上捨生,準予免解試。上捨生不再插手公試。私試每月一次,由學官出題自考門生;公試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門生分齋學習,每齋三十人,屋五間、爐亭一間為全齋閱覽和集會處,設齋長、齋諭各一人,賣力催促和查抄門生的行藝。
實在大順的太學,已經構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學製,太門生從八品以下官員後輩和布衣的優良後輩中招收,內捨生還由太學供應飲食。如果外捨生想在太學開飯,須納“齋用錢”,方能在官廚就餐;貧者減半納;內捨生和各齋長、齋諭免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