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集英殿上[第1頁/共3頁]
這幾日,禮部也是忙得不成開交。除了發放考號,安插集英殿考場外,他們還得一一訓戒這些舉子。畢竟皇宮以內,防備森嚴,嚴禁亂闖。如果闖到後、宮去,就是皇上想要保你,免了你極刑,你也免不了打消功名,畢生不得再考等峻厲懲罰。
待得舉子們都入了集英殿,坐定位次後,由中官發放禦試題目。考生需求先將禦試題目謄寫案頭的草紙上,然後把禦試題裝入黃紗袋子係在脖子上。如許是為了製止禦試題目汙損,如果汙損了,則“謂之不恭,納卷有所不收受”。這時候的舉子是很痛苦的,不但要避諱先帝名諱,還要儲存禦試題目,這做起來就礙手礙腳了。
第二段題目是:子路問強。子曰:“南邊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邊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穩定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穩定,強哉矯!”
第三段題目是:子路問孔子,孔子之言,其學於那邊,不配刀劍,其強於那邊?
五日時候,倉促而過。
王家四兄弟查抄考號過後,才得以進入皇宮。這時的天還冇大亮,皇宮還是覆蓋在黑幕當中。於矇矇亮中瞥見那紅牆綠瓦,便是來過皇宮一次的王安石,都感覺有一股豪情自胸而生,更彆說其他舉子了。
或許旁人有點難瞭解,這題目不能汙損也就罷了,莫非題目有疑問還不能問,這如果瞭解錯了,找誰說去?實在這就是元綬帝的高超之處了,試卷汙損不收和不能上請,表白了殿試毫分歧於解試、省試,更意味著天子權威至高無上,不容考生有涓滴侵犯。
第一段題目是:子路見孔子,孔子問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上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無益哉。”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禦狂馬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正,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哉?毀仁惡仕,必近於刑。君子不成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跟著內侍唱諾,殿試正式開考,測驗時候為六個時候。實在也就隻要一道題,還是陸承啟親身定的題目。這道題目是從《禮記・中庸》和《孔子家語》中的兩則附近的文章,一字不改。
本日不是例朝,以是皇宮以內並無甚麼官員,除了陸承啟臨時決定的考官以外。這權力最大的詳定官,天然是貢試主考官文彥博了。既然做了貢試主考官,這殿試的詳定官,也一併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