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頁/共3頁]

“那為何連累到我等?”有人不解地問道。

諸位大臣出了垂拱殿以後,一陣北風吹來,眾臣不由捂了捂衣裳,一些還抱怨道:“都開春了,還是這般冷……”

“我傳聞,是陛下交給他一件奧妙的差事,他南下去了……”

這蔣閣臣是內閣十二大臣之一蔣英,本來名不見經傳,卻因樸重又不陳腐,被陸承啟相中,一飛沖天,成了十二閣臣之一。他固然很有履行力,但對於政事的敏感,還是比這些老油條差了好多:“願聞其詳!”

“文相公的意義是,陛下籌辦要全數都征稅了?”

這些妙聞軼事,最是為文人所喜,而那些小報,為了逢迎文人的需求,也樂意編一些故事,至於真假就無人曉得了,畢竟這時可冇有誹謗罪可說的。

“你們小些聲音啊!我也是道聽途說的,說是陛下也為子翤憂愁了,那陳荀便進言,說是皇宮的風水,不宜子翤。陛下信了,便讓陳荀佈下風水大陣,竄改風水。陳荀說長安城表裡皆冇法器可佈陣,便討了聖旨南下,要尋那陣眼法器……”

文彥博低聲說道:“你們想想看,僧侶羽士不消交稅,卻能雇傭耕戶,那和僧侶羽士最像的是誰?”

“誰曉得啊……”

“說得也是……對了,文相公,剛纔為何要反對陛下征收僧侶之稅?據我所知,天下寺廟廟產,已然不下十萬頃,國庫如果得了這項支出,也能幫補一下,不消發行那甚麼稅劵了……”

蔣英還冇悟出點甚麼,一些見機快的大臣,已經“得曉天機”,差點冇失聲叫了出來。

參知政事文彥博愣住了腳步,低聲說道:“你們道老夫想啊,陛下這是酒徒之意不在酒啊!”

文彥博歎了口氣道:“窺一斑而見全豹,陛下欲全民征稅,已是天下皆知。你們能夠不曉得,單單是每月廟會,朝廷都會喪失上萬貫商稅,而這僅僅是一次廟會罷了。那些和尚,拿了廟會的攤位做買賣,又不消交稅,誰能比他們還富?佛曰,人有五毒:貪、嗔、癡、慢、疑。貪得過了,報應便來了。這些個和尚每天唸佛,都不懂這個事理,奈之如何?”

“話說那欽天監監正陳荀這幾日都不在,是不是輪休了?”

厥後歐陽修因彈劾楊太師,被楊太師記恨在心,他見朝政暗中,也偶然仕進了,上奏乞骸骨,告老回籍。當時不是“陸承啟”當權,楊太師巴不得他分開,便當即放行。回到故鄉的歐陽修,開端了“耕讀”的餬口,陸承啟敬慕他的大名,持續幾次征辟,他都辭了,說他的心不在朝廷上了。

“這般玄乎,是真是假?”

“莫非是‘在乎山川之間也’?”有人開起了打趣,這時候歐陽修的大名,已經傳遍了大順表裡,名譽非常大。這篇《酒徒亭記》,也是文人爭相朗讀的典範。冇體例,科舉一改先前的靡靡之音,重實事而輕文藻,歐陽修又是體裁改革活動的第一人。當時有個文學家數“太學體”,魁首劉幾是一名太門生,最大的特長就是常玩弄古書裡的冷僻字詞。歐陽修的古文向來是通達夷易的,最反對“太學體”的文風。當歐陽修主考禮部試(省試)批閱試卷時,歐陽修看到一份試卷,開首寫道:“六合軋,萬物茁,賢人發。”用字看似古奧,實在很彆扭,意義不過是說,六合交合,萬物產生,然後賢人就出來了。歐陽修便就著他的韻腳,風趣而又鋒利地續道:“秀才剌(音同“辣”,意為乖張),試官刷!”意義是這秀才學問不可,試官不會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