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1頁/共3頁]
幸虧這個期間,並不像明清期間那樣,女子就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天悶在家中。如果出個門,不低著頭走路,彆人都會在背後指指導點。
周芷若問道:“陛下有甚麼打算?不對,臣妾不該談及政事的,請陛下懲罰。”
陸承啟對於周芷若的經濟天賦已經見怪不怪了,點了點頭說道:“冇錯,看起來是朕吃了虧,實在不然。國庫內裡的白銀很多,並且銀幣也不是滿是白銀所鑄。能換成暢通量大的銅幣,算起來還是賺了。如許一來,銅幣的幣值就會上升很多。銀幣因為大量進入市場,也略微降落了幣值,團體來講,把貨幣保持在一個基準量內裡。穩定了錢荒,這是值得的。貨幣政策,提及來便是如許,當錢荒的時候,我們就要增加銀幣的鍛造,使銅幣貶值;當市道上銅錢多了。那就減少銀幣的流入,使得物價穩定在一個區間內裡。先前朕說了,冇有一勞永逸的事,這經濟老是在顛簸當中。再加上販子逐利,經濟的生長必定不會很安康。以是貨幣政策,朝廷對經濟的調控都是很需求的。”
陸承啟苦笑道:“那裡有這麼簡樸,觸及錢銀,最易滋長敗北。如果羈繫不嚴,這皇家銀行養的蛀蟲,比戶部貪汙更加嚴峻。”
陸承啟苦笑道:“這世上哪有一勞永逸的事情,錢荒是如何引發的?是因為銅錢的代價越來越貶值,官紳都不想利用了。梓童也是曉得的。如果足兌一貫銅錢,足有千文。可現在有八百文,都算好了。這就是銅錢的大要代價,遠遠小於實際代價。這是因為在經濟越來越生長的時候,商品也越來越多。再加上鑄錢技術的進步,銅錢不值錢也是在道理當中。而大順的銅錢在遼國,高麗和日本,卻遠弘遠於海內的代價。在京兆府,一枚銅錢能夠買不到一個肉包子。可在周邊鄰國,大順的一枚銅錢,能買到比在大順境內多很多的商品。這些官紳,甘願去日本用銅錢,都不想在大順用,這纔有了錢荒……”
陸承啟又被問倒了,在當代可冇有甚麼利率,官方高利貸倒是有,朝廷卻放過了給百姓放貸如許一個賺大錢的項目。先前徐崇光做戶部尚書的時候,還一個勁地哭窮,說國庫無餘錢,一枚銅幣都要掰成兩半花。實在不是大順的經濟不可,而是以農稅為主的稅收政策,製約了國庫的支出。即便鹽、鐵、酒、茶都是榷賣的,也是入不敷出。直到陸承啟提出要征收商稅,不但保護了販子的好處,製止了其他的苛捐冗賦,還直接充盈了國庫,又鼓勵了貿易生長,可謂一石三鳥。
本來周芷若對錢荒是如何產生的。也是曉得得一鱗半爪。現在聽了陸承啟的解釋,頓時恍然:“那陛下用代價較高的銀幣,虧蝕的體例兌換給官紳,就是為了把官紳錢庫內裡的銅幣給置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