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不宜做困獸之鬥[第1頁/共3頁]
“陛下深謀遠慮,憂國憂民,臣等不及也。”眾將紛繁點頭,但是這幾萬韃子如何辦?總不能聽之任之,或者白白地放了他們吧?
滿達海和佟養甲奉令而行,此時鎮守許昌的是卓羅和藍拜,也是一萬人馬,他們這兩地兩萬人馬相互策應,首要對於的是睢州陳潛夫的幾萬明軍。
但朱由崧卻道:“大木哇,他們真要來投降,朕當真就準予他們投降,此一時彼一時也,不過愛卿也太不體味這些韃子了,這些關外的夷族蠻橫成性,凶悍非常,殺人如麻,吃人不吐骨頭,他們是不會等閒投降的,恰好朕將他們斬儘誅絕。”
在洛陽軍民大聯歡慶賀勝利的時候,朱由崧並冇有被麵前的勝利衝昏腦筋,就開端考慮對開封用兵的題目,這便是朱由崧兵進洛陽後的第三件大事了。
滿達海和佟養甲聽完親兵的話幾近不敢信賴本身的耳朵,四位王爺,十幾萬八旗精銳又吃了敗仗,並且此次比吳三桂和鼇拜敗得更慘,血本無歸,全軍淹冇?
朱由崧持續道:“朕已經籌算,這一戰我們無妨如許打,先把韃子的退路掐斷,四萬清軍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然後再把阿濟格和多鐸等四王兵敗將亡全軍淹冇的動靜漫衍出去,這四萬韃子必定民氣惶惑,個個自危,我們不消去攻他們,隻須向他們拋出橄欖枝勾引他們投降,韃子們必定軍心浮動,介時朕再行出兵,方可一舉全殲。”
滿達海和佟養甲這幾天正在商討如何攻取睢州之事,睢州即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固然多鐸要求他們按兵不動,但他們對阿濟格和多鐸信心百倍,以為洛陽之戰清軍必勝,到當時攻取睢州還是他們的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以這兩位清軍的將領正在運營這方麵的戰事。
清廷的英親王阿濟格和豫親王多鐸連同吳三桂等五王固然垮台了,但清軍氣力仍然不成小覷,河南東部疆場,也就是多鐸的餘部另有四五萬韃子在開封一帶(明時的開封府所轄廣寬,包含現在的鄭州和開封等地),正在與盧九德、黃得功和陳潛夫等人批示的大明軍隊開戰。
豫親王多鐸臨走是為二將留下兩萬人馬,讓他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隻要守住鄭州、許昌一線便可,那邊恭敬王孔有德的人馬正在與衛輝和開封與盧九德、黃德功的人馬開戰,這四地連成一線,不必去打擊明軍,隻等他們洛陽取勝的動靜。
“貝勒爺,實在不可我們隻要跟偽帝拚個魚死網破了!”佟養甲也感覺末日就要到臨了。
朱由崧微微一笑,暗道這鄭大木還是年青,人也實在,這是朕的戰略,這些該殺的韃子比強盜更甚,對他們還需求講仁義品德嗎?管他們降不降,介時一勺燴了!
這裡駐有一萬清軍,主將是韃子滿達海,副將是漢奸佟養甲。提起滿達海在韃子當中也是威名赦赦,因為他是禮烈親王代善的兒子。代善是八旗後輩中一個相稱了不起的人物,這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也就是說滿達海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他擔當了祖輩勇武善戰,軍功卓著,與尼堪和博洛合稱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