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再次和談[第1頁/共3頁]
他是猛地一驚,莫非真是崇禎天子謄寫的?!他從內心已認同了孫傳庭確切是帶著崇禎、周皇後誌願來和談的說法。
這五個前提加在一起,權力幾近與方原現在的權力普通無二,獨一分歧的,就是消弭了方原的攝政王稱呼,另有江南的內閣。朝廷能開出這個前提,就是默許了方原在浙直二省盤據的存在。
方原遊移的問道,“陛下不是被周皇後、監國太子囚禁了?孫督師是在假借陛下之命,行訛詐之實啊!”
方原見他輕描淡寫的認同了本身的攝政王之位,對這個自封的王爵並無芥蒂,也是心生好感,忙拉著他的手兒到了正位,與他並肩而坐,持續和他客氣,“魯王殿下是根紅苗正的大明親王,我這是野門路,不能比,不能比。”
朱以海在一側低聲的勸說,“攝政王,都城朝廷能開出這類前提,就是默許了唐朝藩鎮的存在。我們這些藩王唯攝政王馬首是瞻,要藩鎮大夥一起藩鎮,朝廷到時候想懺悔,也何如不了我們,是吧!”
方本來回的核閱朝廷開出的三個和談前提,從道理上來講,這三個前提不算過分,既封賞了方原鎮南王的王爵,大明建國以來,異姓王隻要雲南木王府一家;並且還能夠儲存玄甲軍的體例,軍權也在方原的手中;授予專征專討之權,也就是方原能夠打著朝廷的名號,肆意征討南邊任何一家權勢;改立與方原靠近的朱慈煥為太子,將來擔當大統,就是去除方原的疑慮。
換句穿越前的話來講,隻要方原同意在一個大明的旗號下,甚麼前提都能夠談。
朱以海取出懷裡的一紙聖旨,遞給了方原,“這是孫督師帶來的朝廷密旨,上書著朝廷開出的和談前提。”
朱以海忙說道,“孫督師是身懷陛下、皇後的密旨,受命和談,以是攝政王大可不必疑慮。”
既然孫傳庭派來了使者,方原也就樂得聽一聽使者的說法。
朱以海也滿臉的笑容,客氣的說道,“攝政王不必客氣,我們都是王,還望莫指責我來得冒昧纔好。”
“待大明境內流寇安定以後,我們再出兵遼東,一舉肅除遼東的滿清,複興大明!”
戰事一起,淮安府必定是兩邊交兵的主疆場,朱以海現在在中間是擺佈難堪,以是不得不紆尊降貴,作為一個使者,親身來講和。
方原幾可鑒定,能開出這個前提的,背後必定有崇禎的影子。若依朱慈烺的設法,絕對不成能開出這類前提。
其一,方原必須去攝政王的爵位,改封為鎮南王,領地為南直隸、浙江,還是利用浙直總督權柄,總督之職世襲罔替;
其三,玄甲軍體例臨時儲存,仍舊歸方原統帥,待安定了流寇李自成,張獻忠,剿除關外的滿清,光複遼東以後。再和都城朝廷遵循不異的比例停止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