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一章 做人做事留一線[第1頁/共3頁]
對於第三項“嫁奩”,也就是答應晉國販子在吳州境內開礦辦廠子的發起,趙興固然曉得不當,但還是非常高興的承諾了下來。趙興完整能夠節製前去晉國的販子用力挖金礦、銅礦以及不觸及鋼鐵冶煉的項目。吳州想從晉國這裡學到高爐鍊鐵以及鍛鋼之法,隻怕是打錯了算盤。
俗話說:凡事留一線,今後好相見。趙興這類做人做事都喜好留一線的做法,並非柔嫩寡斷和拖泥帶水的表現,而是真正的政治聰明。
固然要支出兩位有潛力的人才作為互換代價,但以趙興向來都不肯虧損的脾氣來看,孫堅終究也是會承諾下來。魯肅實際上已經做好了同意用步騭和董襲兩位已經馳名的文武之士作為互換前提,冇想到本身略微頂過甚了一點,趙興竟然終究放過了二人。跟步騭和董襲二人比擬,陸遜現在不過是混在孫權府上的一個書記官,那呂蒙更是連三流的將領也算不上。
那麼趙興對於東吳真的就冇有甚麼設法?答案天然是否定的。因為地理環境的身分,必定了趙興同一天下各地的最後一站才氣到達江東地區,而與東吳隔江而望的過程起碼還會持續八到十年年。
固然大要上大師裝的和和藹氣、你好我好,但在觸及兩邊底子好處的底線時,那就是寸步不讓,乃至不吝撕破臉皮。
對於魯肅“美意美意”地提出來的東吳三件嫁奩,趙興打心眼裡冇有興趣,乃至是巴不得孫堅做一回鐵公雞,最好這類“糖衣炮彈”式的嫁奩壓根就不要送。(_《》)
這就是構和的藝術的技能,咄咄逼人能夠把潛伏的盟友逼迫到敵對陣營當中取;顧慮重重則有能夠滋長對方漫天要價的氣勢,終究得不償失。拿捏好火候與標準,纔是構和的最高境地。
趙興也明白奉告魯肅,隻要東吳的孫氏冇有撈過界,在長江以南他們想乾甚麼都能夠,晉國一時半會冇有兼併吳州的設法。至於魯肅提出吳州情願援助晉國一萬海軍的事情,趙興也冇有直接回絕,隻是說目前尚無出兵三韓的打算,但此後如果海軍擴建,必然會想到從吳州招攬一部分兵士過來。
終究,趙興和魯肅二人以一場醉酒作為保護,既冇有撕破麪皮鬨個臉紅耳赤,也根基上相互獲得了想要的回報。
趙興之以是隻問東吳意味性地要了兩人過來,便將晉國軍隊的殺手鐧兵器************給了東吳,實在便是不但願東吳的孫堅跟曹操、袁術等人暗中走的太近。歸正火藥的奧妙現在已經不是晉國一家獨享,隻要能夠始終保持在技術上的絕對搶先,就算將配方奉告東吳,也不見的對晉國產生多大的威脅。
當年晉國保衛戰結束以後,趙興完整有才氣趁著各州權勢退兵之際,派出一支雄師直逼洛陽,做出汗青上董卓當年曾經乾過的事情,乃至為了宣泄不滿一把火將洛陽地區燒成白地,直接滅了劉姓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