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回到山溝去種田 - 《李氏宗史•鄉黨•王婆婆傳》

《李氏宗史•鄉黨•王婆婆傳》[第1頁/共3頁]

蘭終涕下,泣曰:“終一命也,何辜而托吾家!”

煥邦公曰:“五十年乃一嘯,山林猶震,豈得無朋?煥邦今為倀矣。”

“為儒者,端問本心。本心如蘭者,方夫子所愛敬者乎?”

良厚始悟,泣淚滂湃,悲不自勝。

府縣聞之,命皮公以報,立蘭為文明傳人。

後二十年,良厚為個人秘書長,位列阿音,凡梅後,為世人推許。

“人其活臉,樹必活皮,如命不活,臉皮何用乎?”

至中夜,拜諸君墓:“婦無宿德,命薄如此,至諸君捐棄。罪不待言,當自絕以謝,然弱子無辜,必使長成,厥火線敢肆誌。”

果山慨歎,與辨析因果,謂之曰:“平生辦事,嘗愧於人否?”

日督良厚甚嚴,叨叨不歇,良厚每沉默。

然陰告果山,求為慰解。

會皮公返,知之,召良厚於其祖墓前,細述其詳,覺得開解。

蘭至寺,於佛前告罪,曰不詳之身,未敢鄙求庇佑,當保孫長寧康泰,不妄災疚,早立室業。

“男人履艱,多以天將降大任以自勵,以剛健應之,亦不免摧折。如蘭者,流行草偃,風去複值,以柔克剛,是謂健者。”

蘭感悟,欣然拜謝,釋畢生之憾,躍躍而去。

果山曰:“既無愧,則何罪之有?何身不詳?”

或有佳耦衝突者,蘭但以自舉,言孤苦覺得開解,勸佳耦之道不易,當善珍惜。

後十年,掛果,鄉始豐稔,而蘭家為甲。

其藝精絕,人亦不厭,多以賦稅酬之,家資漸饒。

“今當改轍,溷淪自棄,實無可辯。諸君如或見怪,但應婦身,勿使良厚受殃也。”

社隊每出,皆樂從遊,遂成特性。芝蘭當前,非他鄉敢輕效之。

問思成公,思成公笑曰:“此非吾長,汝忘王婆婆否?”

後於法王寺遇果山,識其智業圓融,且蘭素科學,因使蘭謁法王寺。

嘗與公論德行,以村夫列舉,皮公以蘭第一,列思成公前。

因獨立一傳,以彆諸賢。高蘭之義,宣儒之本,而崇其鄉之德化。

皮公拍案:“非此君,事斷難行矣!”

“諸君有靈,助婦佑孫,必使安然,無災無病,此婦之一願也。”

遇年節,則製連槍,款項板,入夾川與各商店歌蹈。

問蘭,蘭以悲傷之事,不從。皮公慰解,求之再三,終可,曰:“究竟易為,然需二人之助。”

蘭乃搜檢民風,以佛誕,端五,婚嫁,年節為綱,辟事周備,集約村夫。

二子曰:“為女子者,少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培植疊迫,至如蘭者,誠為慘怛。而能曆此哀者幾希。然蘭終自珍自振,曆難而不渝者,蓋以女子之慈愛,本性之和順也。”

皮公視文明遺產尤重,欲以開導遊人。然民風佚失,多已不存。

其精非俗社可比,皆大可觀。且歡洽融娛,遊人絕倒,愛之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