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運貿易[第1頁/共3頁]
買賣憑據,便是記錄采辦的貨色,用來作為征稅的根據,如果冇有這個東西,說不定船隻會被反覆征稅。
連帶著十三行的買賣也不如疇前,這讓王世川非常煩惱,這幾日,他凡是有空便想著該如何持續十三行的貿易,以包管充沛的銀錢購置兵刃軍需。
王世川仰仗上一世的天下觀,決定讓十三行走海路行商貿之事。
此時的大唐,不似後代宋朝對於經濟和商貿那麼看重,朝廷稅銀的來源幾近都出自農業,但並不料味著封禁海疆。
“李將軍峻厲,常日就讓士卒在營中習練,無事不得出營,對於永王也是一樣如此要求!”郭虛己笑著道。
王世川聞聲聲音,這纔回過神來,輕聲“咳”了一記,說道:“冇甚麼,你如何來了?章太醫允你出門了?”
近些日子來,王世川收到十三行送來的銀錢,倒是比之以往少了很多,問樓凡,也說西域各國不穩定,絲綢古道有了些停滯。
王世川聞言恍然,“是啊,我還記得,他曾經寫過《將律》,現在倒也算用上了,璘兒在他麾下,你當能放心。”
郭虛己搖了點頭,非常感慨道:“辛苦說不上,就是吵得腦仁疼,”郭虛己說完,不知想到了甚麼,又笑了笑,“提及來,偶然候感覺他同永王挺像,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性子,我冇能照顧過永王,現在,倒也算當了回母舅!”
何況,越來越多的兵將,朝廷的犒賞不過爾爾,要鼓勵他們衝鋒陷陣,天然就要讓他們放心身後事。
在他們看來是非常壯觀的海船,在王世川眼中,也不過爾爾。
待樓凡拜彆,王世川坐在案後提筆寫信。
除了廣州,南邊另有一個港口——交州港,它離長安更遠,做起貿易來更不受朝廷的滋擾。
王世川細心想了以後,也便明白題目出在了那邊。
信是寫給闞玄喜的,自她從餘杭郡回長安以後,信是通了幾封,不過王世川繁忙,所言也不過平常問安,眼下,王世川倒是有些要事同闞玄喜詳談。
公券,便是答應出海的憑據,規定了能夠去往的國度和回航的港口,等出海的船隻回到大唐港口,憑公券校驗停止船隻的辦理。
王世川想的,便是通過海路行貿易之事。
看著黑子遠去,王世川舒了一口氣,本身起月朔心想著同西域做馬匹買賣,倒是忽視了海上貿易,如果早點開端,說不準也冇了眼下這煩惱。
王世川命人刺探過,大唐此時已是有了市舶司,建於廣州。
王世川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門外站著去!”
“既然勝了,就讓他們回城吧,剩下的事,就是悉弄參他本身的了!”王世川叮嚀了一聲。
本來富強的絲綢古道,現在倒是日趨冷落起來。
如果走海路,則有香料,如丁香、白檀、豆蔻等;另有珠寶,比如珍珠、珊瑚、玳瑁;彆的,另有熱帶特產象牙、犀角、鸚鵡孔雀、紅木和烏木、虎魄、各種寶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