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卷後語二 逸晨出家(1)[第1頁/共3頁]
彷彿是預感到將來本身的決定,逸晨先生在事情之餘,越來越正視為本身培養交班人,也越來越重視把他的事情思惟通報給我們這些後學者。
在參與這些項目標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地體味到了做慈悲的需求和艱钜,同時,也不竭地懷想和重溫起當年你在病房裡賜與我的發矇教誨:統統生命的生老病死之苦,都是一樣的。你讓我不要隻存眷一己的痛苦和一己所愛的痛苦,不要目光那麼侷促,要一樣體貼全部,劃一無彆地體貼每一個生命。
和逸晨先生的感受不異,越體味佛陀的教誨,我對佛法的興趣,也就越激烈。
我終究也不消再為了獲得充沛的現金,而玩命寫作各種專欄、專稿、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
但是,即便我們參與的救濟行動持續不竭,本地孩子們的餬口狀況也仍然很糟糕。我們賣力詳細援建的一所女童黌舍,隻能在烽火中對峙上課。孩子們對我們說,四周的偷襲手老是會對準操場上的孩子們,假裝射擊來恐嚇他們。為了庇護孩子們的安然,我們不得不在黌舍周邊建起一堵鋼牆,以免孩子們被喪芥蒂狂的偷襲手射殺或者誤傷。孩子們在這麵鋼牆上貼上了各種光鮮的丹青,並把它定名為“但願之牆”。
比方,在戰亂仍頻的敘利亞重鎮阿勒頗,狂轟亂炸摧毀了本地統統的水泵站,有10萬名兒童和更多的成年人,不得不以汙水為生。因為大夫不敷,受傷的兒童們不得不躺在地板上漸漸死去。誌願者漢娜.辛格在病院裡見到過一個兩個月大的嬰兒。她出世不久就被歇斯底裡的母親用刺刀捅進腹部而重傷。絕望的母親說:“我想要殺死女兒,送她去天國,總比待在這小我間天國裡要強!”
他第一次完成整年全數版稅支出的公益捐贈後,很感慨地過來閒坐談天。他對我說:“顛末端這麼多年,我終究做到了這一點:取之於大眾,還之於大眾。”
固然餬口日漸刻苦清減,但逸晨先生的精力卻變得越來越好,思惟也越來越敏捷,眼睛越來越炯炯有神,身材也變得苗條精乾。
他答覆說:“我很喜好垂柳。好多花木,都是春來求生長,乘著東風冒死向上,但求爭奇鬥妍,但求參天蔽日。唯有柳樹,暖和地頂風下垂,枝枝葉葉不忘底子,始終照拂著低處的池中冷月,路上行人。”
這一期間,逸晨先生,在他的書房門前掛上了一塊親筆謄寫的小木牌,上麵寫著“垂柳春”三個漢字。
我們參與了一個結合國母嬰援救項目,每天向該地區運送飲用水400萬升,告急打井70多口,為7000名5歲以下小童和1500名妊婦供應生命營養包。同時,還援建了3所兒科和孕產婦診所,為本地18600位母嬰災黎供應了醫療辦事。彆的,該項目還向該地區的兒童、孕產婦供應了接種疫苗、心機救濟、自學打算、根基文具和體育用品等佈施辦事,修複了被烽火摧毀的23所黌舍。